当前位置: 放生善缘中心 > 城市分站 > 京口区放生最佳地点
京口区放生最佳地点
发表日期:2022-11-09 00:57|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332次
本文摘要:我们走出超市后,女儿说:“这老人看到我们放生,至少在他的阿赖耶识里播了一个种子:世上还有人买动物放生,挽救生命。为了避免有人阻挠,我们傍晚去市场买鱼,回到家里做完

——转自《当代护生故事》

扫蜗牛的人

◎闻喜

县城西角有一个很大的园,名曰“水上公园”。在水上公园,有水有树有草,而占地面积最大的,则是水与草。这里的草为“三叶草”,一个小茎上能长出三片圆圆的小绿叶,这种草能像藤蔓一样长得很高,葱茏葳蕤,草中生蜗牛。蜗牛与人一样,每下一场雨,总禁不住诱惑,要情不自禁地爬到人行道上,被晨起锻炼的人踩死一层。

雨后的清晨,在园中跑步时,时不时就有“咔嚓”的声音从脚底传来。那样清脆,又那样让人内心悸动,仿佛一个很硬但又不堪一击的物什的脆裂。低头一看,一只蜗牛已在脚下血肉模糊。再看周围,一些活着的蜗牛,还在伸缩着脖子,一节一节地蠕动呢!此时,一种莫名的自责油然而生:是我杀害了它!我是罪魁祸首!

之后,每一脚落下去,总让人提心吊胆,怕又有一条生命死在自己脚下。但蜗牛满路皆是,防不胜防。随着每一“咔嚓”声,我的心就为之一抖。我知道,我又残害了一条生命。是蜗牛占了人的道,还是人的脚太长,把脚伸到了蜗牛的家园,我已说不清。

又是一个雨后的清晨,我在园中跑步,看到石径上满是蜗牛和枯黄的柳叶。柳树将季节跟得最紧了,春来时它最早发芽,刚一入秋,最早飘下几片枯叶的,也是它。大概是受到柳叶的启发,曾在雨后多次将蜗牛捡在一个塑料袋中,然后倒在草坪中的那个人,拿起了一把扫帚,开始扫蜗牛。他把蜗牛和柳叶一齐扫进草坪。晨起锻炼的人,眼前便亮出一条道,干净,白亮,没有枯叶,更没有蜗牛。

那个扫蜗牛的人,长得憨厚敦实,乌黑的头发,红彤彤的脸庞,慈眉善面,一看就是一个修行很高的人。此人大概已五十多岁,尤其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是他长着一幅红润的童子面,可谓“乌发童颜”。雨后的早晨,他何时起床,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当晨练的大军浩浩荡荡涌进公园时,他已扫完了所有的石路。偌大一个园,一人来扫,需多长时间?

秋深了,园中树叶变得五彩斑斓。一个烟雨迷濛的早晨,我去园中跑步。时间尚早,再加之下着霏霏细雨,十步之外,不辨人形。我只听见“唰——唰——”的均匀的扫帚声,看不清扫者为谁。经过那个扫者身旁时,我无意一瞥,发现不是那个“乌发童颜”的扫者,而是我熟悉的一个身影。他是隐居小城一隅的一位高人,小平头,中等身材,精神矍铄,学识渊博,从不显山露水,我们尊他为“柳公”。庄周说了,“圣人无名”。我怕惊扰他,轻轻地从他身旁跑了过去。

园中又多了一名扫蜗牛者,我由衷地欣慰。

常言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扫蜗牛的人,早已扫净了自己的私心杂念。他这是在扫世俗之人的私心杂念,让世人摒弃自我,关爱生命,关爱他人。

当我们的足伸进草坪时,想着会踩痛柔弱的小草;当我们的手摁住花的脖颈时,想着花也会流泪;当我们的弹弓对准一只小鸟时,想着鸟妈妈也会伤心的;当我们的斤斧进入山林时,想着有一群强盗也进入我们的家……

当我们残害生命时,就应该想到园中扫蜗牛的人。

记住划破黎明的“唰——唰——”的扫帚声吧,那是有人在扫我们心中的尘垢,让我们不要泯灭良知,让我们的心保持一尘不染,干净鲜亮。

当看到扫蜗牛的人,将在路上爬行的小小蜗牛一丝不苟地扫进草丛时,你的心是否也会变得柔软些,你还会故意视而不见,踏杀那些无辜的小生命吗?

在美国放生

◎净华

我们一家人都学佛,我专修净土,内人每天念数千声佛号,女儿最值得我学习的,是她对旁生的关爱,和她克服困难、坚持放生的悲心。

旧金山湾区气候温和,一年四季昆虫活跃。这里的民居绝大部分是木结构平房和二层楼,屋里难免有蜘蛛、蟋蟀、苍蝇、蚊子和蚂蚁等光顾。商店里出售着五花八门的杀虫剂。在女儿带动下,我们家不用杀虫剂,努力做到和这类小旁生和平共处。在客厅和卧室里,有蜘蛛就用手轻轻把它们捡到屋外。墙上的苍蝇、蚊子,则先用透明的塑料杯扣住它们,再将硬纸片插入杯墙缝隙中当作杯盖,把它们移出去。淋浴前,把澡盆里的蚂蚁用软毛刷移到池外,以免它们被水冲走。这些小动物也有灵性,当蚂蚁在卫生间找不到食物,它们也就不光顾了。

在北京读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女儿就养成放生的习惯。来美国后,她发觉这里很难找到放生水域。若把活鱼放到河里,常遭美国人阻止。后来了解到二百多公里外有个佛寺常有放生义举,她就定期把支票寄到寺院,以资助购买放生动物。但不久又接到寺里的信,说放生项目已改为护生,看来他们在放生上也遇到困难。从网上看到大陆的同修由法师率领,一次就买几十万元的鱼虾,由十多辆卡车运送,浩浩荡荡到江河、水库放生的消息,她都感叹大陆同修福报真大。在他们网络学佛小组会上,有师兄说,他到沃尔玛的渔具部买用作钓饵的蚯蚓,放在自家园子里,表示自己也参加了放生。女儿想做更有意义的放生。在超市里,不忍心看到活鱼被开膛宰杀,砍下头的嘴还在不停闭合的惨状,她总想尽自己力所能及,解救它们的生命。

在南湾住时,我们家附近小区活动中心有一个八九亩大小的人工湖,湖水不和任何活水相通,只有人工喷泉给水注入空气,湖里有乌龟和鱼活动,这可是个适合放生的地方。为了避免有人阻挠,我们傍晚去市场买鱼,回到家里做完放生仪轨,开车到湖边,天已全黑了,把活鱼放入湖中时,虽然偶尔也有晚上散步的人看见,他们从不过问我们在做什么,这样安全放生了几个月。

搬家到东湾后,女儿仍保持每月两次买活鱼放生的习惯。但也遇到有人不理解的情形,有一次在超市里,一位白人长者得知我们买鱼放生后,对女儿说:“谢谢你,由于你给鱼虾放生,我买的活鱼虾味道更鲜美了。”他甚至不礼貌地问我的年龄,女儿如实告知后,他更得意地说:“我今年七十八岁了,看起来比你吃素的爸还年轻,就是因为吃鱼多。”大庭广众的超市,显然不是给这位老人讲因果报应的合适场所。我们走出超市后,女儿说:“这老人看到我们放生,至少在他的阿赖耶识里播了一个种子:世上还有人买动物放生,挽救生命。”

也有理解我们放生行动的人。我们起初放生鱼的水面是市中央公园的伊丽莎白湖。湖面虽宽阔,但设有市府规定的垂钓区,有三四位退休的亚裔老人整天在此钓鱼。我们当然不希望自己放生的鱼再被他们钓去,但又找不到更合适的地方。有一次买鱼时遇到一位中国人,他告诉女儿:“沃龙勒学院有个池塘是禁止捕鱼的,你们可以到那里放生。”

第一次到这个小区学院放生时,是个傍晚。池塘约一千多平米,池边确有“禁止游泳及钓鱼”的告示。可能有人报告池边有人提着水桶,校警很快开着警车来问我们干什么。告诉他我们是来放生而非钓鱼后,他又捡查了我们的空桶,礼貌地告退。我们就这样在新家附近找到合适的放生场所。

几个月后又遇到麻烦,超市海鲜部的售货员拒绝卖活鱼给女儿,说他们的经理讲,州政府有法令,不得在湖泊和河水里放生。但他并不清楚法令的具体内容,也未说不可买海鲜放生,女儿就想在旧金山湾里放海鲜。在海边寻找放生的场所很困难,我们能走近的海岸几乎都是州或县市的湿地公园,公园入口都有“不得把青蛙和宠物丢弃在湿地或水中”的告示。总算在离家二十多里的地方找到一个礁石海岸,没有禁止“丢弃”动物的标牌。买活海鲜很花钱,以替我们省钱为理由,售货员卖给女儿一只价值三十五美元但少一个螯的活龙虾。女儿又买了十多只活海蚌。带着活海鲜开车到海岸边,才意识到我们上次来时海水涨潮,礁石都没在水下。放生时正值落潮。礁石妨碍我们接近海面,又没有船可租,只得铆足全力把海蚌抛到宽阔的海面上。我又爬过几块滑腻的礁石,把龙虾放到离岸尽量远的海水中。只见它在礁石间狭窄的缝隙中缓慢地爬着,身躯甚至无法都被海水全部浸没。伸手一探,海水并不清凉,恐怕也不适合从寒冷的美加边境捕捞来的龙虾长期生存。我们感到很无能为力,只盼快点涨潮,龙虾能爬到更远的海水中,免得再被人杀害。在岸上离我们很远处,有一个中年男士注视着我们的行动,他不和我们讲话,也不阻止我们,只在他的本子上记录着什么,也记下了我们的车牌号码,大概是要告发我们吧。回家后,思索着若有政府机构或环保组织来信,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宣传放生和素食的意义,但我们没有收到任何警告。

也许是默认我们的善举,超市的海鲜售货员又答应卖淡水活鱼给我们了。虽然“州政府规定,把活鱼、龟、蛙、蟹放入公共水域是非法的”,但是,我们的理由也充分:校园里的湖不属于公共水域,小区学院校警也并未阻止我们放生。我们仍旧在傍晚湖边人不多时放生,每月两次。到现在为止,已安全、顺利放生近一年了。

三个月前,女儿工作的药物研发公司,因效益不彰,解雇了部分员工,女儿也在被辞退之列。她对此非但不遗憾,还很高兴。她说,每探索一种新药,她们实验室里不知要残害多少无辜的小白兔和老鼠。虽然不亲手做动物实验,但她制作出的中间产品,很多都是注射到这些小动物身上的,它们绝大多数很快就死了。虽每天都为这些可怜的旁生超度回向,也难以减少她参与杀害小动物的负罪感。以此为契机,她决定离开生物制药行业,想改行找一个比较清净的工作。在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的情况下,改行更费时间和精力,但家庭收入的骤然减少,并没有改变她每月两次放生的习惯,买放生鱼的钱也没有减少。

她说,她师父教导,放生具足六度:放生拯救生命,是无畏布施;花钱买放生动物,是财布施;给放生动物念经、咒语、佛号,是法布施,这是布施度。在放生过程中,既不害众生又利益众生,这是持戒度。放生时忍耐严寒酷暑、艰难困苦以及他人的谣言、讽刺或攻击,这是忍辱度。不管辛劳,每年春夏秋冬不间断地放生,这是精进度。放生过程中,没有什么其他目的,只是一心一意想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禅定度。通过念咒语、经文、佛号,加持所放众生,为其播下解脱种子,自己也获自在安乐,这是智慧度。

在欧美澳洲,提倡素食、致力于拯救珍稀动物的团体很多。他们的宗旨大多是从保护自然生态、挽救濒危物种及高尚的人类对比自己低级的动物应有慈善心出发的,他们没有佛教的“无量劫以来,所有众生都曾是我的父母”而自然产生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情怀。在佛教传播历史不长的美国,坚持放生,播种学佛的种子,对弘扬佛法意义尤大。女儿坚信,以自己放生和学佛的其他实际行动为因,今生必能得到好的果报,找到一个自己喜爱的工作,能有孝养父母的物质基础,也为更好地在美国弘扬佛法创造条件。

转载

《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三→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序

江慎修先生者.乃前清一代之经学大家.婺源明道潜修之隐君子也。博学多闻.无书不读。而且一一皆悉探其精微.入其阃奥。唯以教育英才为乐.不以富贵利达为事。当六岁时.甫受庭训.日记数千言。父奇其敏.以十三经注疏遍授之。先生自是精心研究数十年。举凡经史百家.天文地理.音韵翻切之学.无不融会贯通。遂以着述发明义蕴为己任。所着近二十种.几二百卷。当时国家.及名人着述.多皆取为依据。至乾隆三十七年.先生没已十一年。国家开四库全书馆.凡先生所着.悉皆采入。共一十三种.一百五十余卷。其余数种未入者.或撮取纲要於他书中.或其稿甚多.彼此借观.致令遗佚而不得也。噫。先生可谓学研天人.功参造化.穷理尽性.优入圣域之人杰焉。殆汉郑康成。宋周溓溪。邵康节之流欤。世之博学多闻.不讲躬行实践。唯以词章进取为事者。闻先生之风.能不愧死。而且爱惜物命.深信因果。故于放生吃素善报。杀生食肉恶报。随所见闻.录以劝世。其裔孙易园居士.拟欲铸板广布.冀挽杀劫.嘱光作序。光心如背镜.学等面墙。唯学愚夫愚妇之老实念佛。何能发挥道妙.令拘墟者彻见天日.因兹以生正信而获实益耶。然以事关劫运.义不容辞。勉为序曰.天地之大德日生.如来之大道曰慈。人物虽异.心性是同。举凡三乘六凡.如来视之.皆如一子。何以故。以其皆具佛性.皆堪成佛故。三乘且置。六凡天人阿修罗畜生鬼地狱.虽则高下悬殊.苦乐迥异。总皆未断惑业.未出生死。天福若尽.即便下降。狱罪若灭.仍复上昇。犹如车轮.互为高下。我今幸得人身.理宜委曲设法.护惜物命。体天地好生之德.全吾心恻隐之仁。良以诸物与我.同生于天地之间。同受天地之化育。而且同知贪生.同知畏死。仁人于枯骨.尚且掩而埋之。于草木.尚且方长不折。况肯为悦我口腹.令水陆诸物受刀砧烹煮之苦哉。须知此等诸物.从无始来.亦曾高居尊位.威权赫奕。不知借威权以培德.反致仗威权以造业。竟使恶业丛集.堕于异类。口不能言.心无智虑.身无技术.以罹此难。虽弱肉强食.于事则得。而怨恨所结.能无生生世世.图报此怨之念乎。人纵不念诸物被杀之苦.独不惧怨业深结.常被彼杀乎。又不惧残害天物.天将夺我福寿乎。人惟欲眷属团聚.寿命延长.身心安乐.诸缘如意。正应发大悲心.行放生业。使天地鬼神.悉皆愍我爱物之诚。则向之所欲.当可即得。若仗我有钱财.我有智力.设种种法.掩取诸物.以取悦我口腹.不计彼之痛苦。尚得谓与天地并立为三之人矣乎。然我与彼等.同在生死。从无始来.彼固各各皆为我之父母兄弟妻妾子女.我亦各各皆为彼之父母兄弟妻妾子女。彼固各各或于人中.或于异类.皆被我杀。我亦各各或于人中.或于异类.皆被彼杀。为亲为怨.相生相杀。静言思之.愧不欲生。急急改图.尚悔其迟。况肯蹈常袭故.仍执迷情.以为天生异类.原为供人食料乎。然我尚具足惑业.固无由出于轮回之外。万一彼罪已灭.复生人道。善根发生.闻法修行。断惑证真.得成佛道。我若堕落.尚当望彼垂慈救援.以期离苦得乐.亲证佛性。岂可恃一时之强力.俾长劫以无救乎哉。古有高僧.行步不跨虫蚁。人问其故。答曰.彼此同在生死中.或彼先成佛道.尚望其垂慈度我.何敢轻慢乎。是知佛视众生皆是佛.众生视佛皆是众生。佛视众生皆是佛.故多方化导之.种种折摄之。纵令绝无信心.亦不弃舍。曲垂方便.令种善根。待其因缘时至.自然发生增长.依教奉行耳。众生视佛皆是众生.故闻佛之言.不生感激.反以己之邪知谬见.多方毁谤。甚至拆毁塔寺.焚烧经典。固结魔党.破坏清修。殆至正智稍开.则便愧悔无及。由兹遂复归命如来.兴崇佛法者.古今来比比皆是。须知父母於逆子.尚生弃舍之心。佛于逆恶不信之流.愈生怜愍。何以故。愍其惑业深重.失本心故。以虽则现时背逆於佛.而即心本具之天真佛性.仍复丝毫不失。如焦模中金像.敝衣中宝珠.蒙尘之秦镜.在璞之荆璧。愚人但见其外相.而不知其内容。佛则遗外相而论内容.故无一众生或生弃舍也。然佛尚不轻众生.众生何可轻众生乎。故凡一切水陆众生.必令各各得所.常得飞走游泳于自所行境。以各乐天真.各尽天年。则此书所说之种种善报.当可具得矣。人既如是.物尚不欲令其失所.何况于人。则互相亲爱.互相扶持。自然俗美人和.必致风调雨顺。其有不物阜民康.时清国泰者乎。又祈凡我同人.切勿自轻。当思我与如来.同一心性。彼何以惑业净尽.福慧圆满.安住寂光.常享法乐乎。我何以起贪瞋痴.造杀盗淫.轮回六道.莫由出离乎。心性是一.苦乐天渊。若犹以佛性功德.独让如来亲得受用者.尚得名为大丈夫哉。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