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生善缘中心 > 城市分站 >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放生乌龟选哪里的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放生乌龟选哪里的
发表日期:2023-02-19 05:55|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806次
本文摘要:总得给个方便法,佛就教导我们方便法说:“有世间智慧的人,如果遇到别人恶口骂詈,他心中应该这样想:‘对方骂我的那些字词不是同时出生的’”,譬如大骂:“你是忘八蛋。不

智敏慧华上师:圆觉心法指归 第二篇 心法要义 壹、开见示修 三、生活行持

  问:工作生活中,如何修三观?

  师:平日上座,虽只几小时,然下座后,随时随地须不忘持咒。无论洗脸穿衣,或坐公交车,持咒皆不可间断。倘能坚持七日,则可至不持而持的境地。

  工作中用脑不方便持咒时,可于周围诸端扰动事物中,唯观不动之本体,不为尘转,不为境迁,便是亦有亦空,于动中称性而修「中观」。倘观一切工作场所有如昨梦,自身心念悉皆如梦,而在梦中报父母师长养育之恩,一切如梦幻而不分别取舍,便是于工作中修习「假观」。回到家中,上座后安住自性本空本寂,便是「空观」。如此则可于日常生活中,齐修空假中三观。

  再者,能修之心本空为空观,所修之法历历为假观,空假不住为中观,是为一心三观。

  又初修者,在工作中,以修假观最为相契。因工作乃是对境,无论内境外境,无非是六尘,六尘都无自性,如梦如幻,应以梦幻观之。久之,自心即不随六尘而转,即是无相三昧。故我们于工作中,皆应修假观。若静处时,即修空观入中观。如此精进不懈,不久当可了达:三观亦唯一心而已。

  问:如何将上供下度、一切有情成本尊、一切器界成净土的观修,在日常生活中与返闻自性合修?

  师:如是观修即是返闻自性。因为无论在深定中或生活中所观修之圣众、净土,以及有情所成之本尊、秽土所成之净土,乃至一切见闻觉知,都是如幻而显,都是梦境。不幻的唯有那不能见闻、非心意识所能思量想象的觉智、觉体。

  问:生活上有很多小地方,例如考试,总是难免会有所求,我们要如何处理这些事?

  师:如幻而求。先尽心尽力,然后就随其自然。若能出离专修,自然最好;但因你尚年轻,父母对你期望很高,现在要出离专修,实不可能,是以应求「心出家」,亦可对父母亲尽最大的孝道。所以一切如幻,如幻而求,能不能获得,皆不要执着。

  所谓如幻,就像在梦中一样。若睡梦已醒,或梦中而知自己在做梦,则不太会为梦境而分别取舍,计较人我得失。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一边修行,一边做一切事。即观想在自性本空之中,有此一幻化之人(自己),起此幻化之念,做一切幻化之事。时时不忘如幻而修,自然就不染六尘。特别当知:既一切皆幻,何者非幻?

  问:在日常生活中,对外境犹如看电影,不起粗的妄想,持咒归持咒,自己则安住在一个不受扰动的地方,这样是否接近所谓「不动心」?

  师:面对外境彷佛与自己无关,乃心不被外尘牵染,亦即晓得世事是幻。但通常修到此程度,若有较烦之事来时,仍会受打扰。因此,要进一步安住于体性的不动,而了见世间一切是幻,由不受尘境心念干扰,进达身、心、境一如。华严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实相现前,如如不动。」此方为不动心。

  问:在座上修时,能观想放亮度许多众生,但于日常生活中,悲心却无法如此广大,仅能放亮度眼前众生,有时反而对周围的众生感到难以生起悲心。

  师:观想中无物质阻碍,无分别心,故易广度。而生活中种种分别爱恶取舍,已被尘牵,悲心自逊于定中。但若不能对目前众生慈悲,今后何能对一切众生慈悲?倘实知一切众生皆过去父母,皆有深恩于己者,悲心自易生起。

  问:修如幻假观,似乎常常仍无法完全如幻视之,而为尘境所牵,是为什么?

  师:因未破无明,习气深重,罪障丛集,故不能了知尘境是幻。故善驭心者,应对最爱、最憎之人和物,皆如幻视之,历境验心,如如不动,则对一般事,自能了了而如如,不被尘牵。

  问:虽修假观,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仍不免有我、人、众生、寿者之执着,应如何改善?

  答:初修假观,当然不能完全如幻,对境遇缘,仍有执着,应一直如幻观修,待内心真实生起世间如梦之觉受,则执着自然逐渐减轻而净除。

  问:定中了知众生如幻,出定后仍为六尘所转,该怎么办?

  师:仍须靠自己扭转来,安住本体,称性而修。动中修假观,再止观双运,止于本体,观一切法如空花水月。

  问:修时,好不容易有一点消息,却常被世俗因缘拉走,有时修得很灰心。

  师:再回来啊!在家行者,修行障碍比出家众要多,总有尘事缠身。故修行须有毅力,若为尘牵,须实时返照。若能通得过尘世的历练,修到不动心,其境界比在山中闭关之隐修者,要踏实得多。且入世度生时,也不易坠失或退转。这才是火中莲。

  问:有时虽然发心广积资粮,利益众生,但事情来时却会退缩,是否有方法可以改善这种心理?

  师:虽然发心,却不能履行,此为发心不恳切,如幻假观未修好,将世间一切都当成真实,所以事到

  临头,无法放下。

  修假观,应于每一念、每一境,切实体认是幻非真。处于生有,当外不住六尘、内不住心念,一切如幻平等而住。每晨醒来,观为另一新生之开始,乃至每一念之生灭,即如一次之生死。处于中阴,若知凡所显现皆为自心所显,如幻而现,则一切中阴之恐惧怖畏,剎那归空,当下回归体性。若投生于他道,无论是天道享乐、修罗斗争,或是地狱、饿鬼、畜生道众苦交逼、刀山油锅,只要身心如虚空,了诸法皆幻,安住如幻三摩地,种种善恶境界,皆剎那归空,身心即于空中回归体性。

  修习「如幻三摩地」,对末法众生十分相契。因处于五光十色的世界中,特别是居士身,必须养老抚幼,肩负种种职责,若要时时住于空性而修,实为不易。若依假观,修持如幻三摩地,即为修持甚深心法。

  (以下师父开示《金刚经讲义增注》中四句偈数则,以明「如幻三摩地」之义。)

  《金刚经》无相四句偈:「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修持如幻三摩地,即可达到离相成佛的境地。

  假观两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诸相非相,即指一切相皆为假相。若能了达一切相皆幻,则可见自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观法界一切形形色色,乃至我们的心念,无非如梦、幻、泡、影、露、电,虽现而不实在。如是而观,持之以恒,即能达诸相非相,立地成佛。

  生清净心四句:「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不应住喜、怒、哀、乐、爱、恶、欲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说:外既不住六尘,内亦不住七情,以及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事事物物。观六尘、七情,乃至过、现、未三心所显一切,皆因缘如幻而显。譬如日出为晨,日落为夜,倘若不住相,则无晨昏之别,乃至无过、现、未三心。故于一切时,皆「应无所住」,即都摄六根,不住六尘、七情、三时,而证本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为不住六尘、七情、三时,而又净念相继,念念相续,思维以种种方法广度众生。

  离识成佛八句偈:「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此「如来」作「本性」解)。应观法界性,即诸佛法身,法性非识境,故彼不能了。」倘若住于色、声、香、味、触、法,就不能见如来本性。若修如幻三摩地,不再见色住色、闻声住声,即可见到与自性一体的法界性,即是诸佛如来的法身。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凡有相者,皆有来去,若不住相,则本无来去。

  「离一切和合相,即成正觉。」倘若眼不与色尘和合、耳不与声尘和合、鼻不与香尘和合、舌不与味尘和合、身不与触尘和合、意不与法尘和合,六根不与六尘和合,束六和合为一明点,汇归毗卢性海,即成正觉。

  「若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无我亦有深浅不同的层次,最初是泯色身之我,然后泯思想之我,进而泯虚空之我,最后泯法性光明之我。

  「心佛众生,似异实一,因缘万法,是幻非真。」佛与众生表相似异,体性实一,其体性犹如虚空与虚空相融,不可分、无有异。一切情器万法,皆由此心佛众生不二之体性如幻显现,虽显而如幻非真。

  《金刚经》中共有十八个四句偈,修成一偈即可成佛。这十八偈,每偈都不离「如幻」之义。实因众生见色住色、闻声住声;若能如幻,即可见到自己的佛性。

佛为我们开示修忍的要领

〖“善男子!若欲修忍;是人应当先破情慢、瞋心、痴心,不观我及我所相、种性常相。若人能作如是等观,当知是人能修忍辱,如是修已心得欢喜。有智之人若遇恶骂,当作是念:“是骂詈字不一时生,初字出时后字未生,后字生已初字复灭;若不一时,云何是骂?直是风声,我云何瞋?我今此身五阴和合,四阴不现则不可骂。色阴十分和合而有,如是和合念念不停:若不停住,谁当受骂?然彼骂者,即是风气。风亦二种:有内有外;我于外风都不生瞋,云何于内而生瞋也?世间骂者,亦有二种二一者实、二者虚。若说实者,实何所瞋?若说虚者,虚自得骂,无豫我事,我何缘瞋?若我瞋者,我自作恶,何以故?因瞋恚故生三恶道。若我于彼三恶道中受苦恼者,则为自作自受苦报。”是故说言:一切善恶皆因我身。”〗

佛为我们开示修忍的要领:想要安忍于世间法中或无生法中,应当先破除憍慢心、瞋心及痴心。破憍慢心,在世间法上就能忍,在出世间法上也能忍。有许多人不能接受我的法,不是因为他笨,而是因为他有憍慢心,这有两种人;一种人是:“我出道比你某某早,我为什么要信你的。”我以前接触过几位居士都是这样,有的居士也蛮有名的,但都是这样。另外一种是因为他出家了,他想:“你一个居士,懂什么?”有侨慢心就无法接受胜妙的正法。有瞋心也无法生忍:“本来离念灵知就是真心,我本来就是开悟的圣人。你某某写书出来,都把我推翻掉了,我现在徒弟都跑掉了,徒弟心中都想我是大妄语,这还得了!你某某真可恶!大家都说离念灵知是真如,偏褊你说不是,你就特别厉害?”所以起瞋了,因此他无法忍。他们如果能生起忍法,我写那么多书出来,也有十来年了,若肯接受我书中的正理而且好好去参,也许都已经破参了,都有般若智慧了。但是瞋心起来时,反正就是要对我骂到底,就是因瞋而障道。有人真的是愚痴,你不断的为他说明:离念灵知五位中必定会间断,所以是生灭的意识心。甚至于用心所法为他说明:离念灵知的心所法与意识心的心所法是完全相同的,这种心就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意识。但他们还不信,这叫作痴。

也有人是崇拜名师:“我师父是大法师、大禅师,你不过一个小居士,你懂什么?我师父说能听、能知的离念灵知只要不打妄想,那就是真如心;而这个离念灵知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能知之性就是佛性,所以六识心的能知、能觉之性就是佛性。我师父讲的绝对没错,你一个小居士,你懂什么?”你再怎么说明,他都不信;你好意把书送给他,希望他发起闻法的般若、观照的般若,但是他根本就不愿意读,不读就没办法救他啦!就好像一位医术很精湛的医师想要救病人,但因为他没有大名气,所以他把药拿给病人,但是病人根本不吃,反而说: “你又不是名医,我为什历吃你的药?”所以免费送上门来的救命药都不要,所以病就好不了,这叫作痴心。总括而言,不能走进正法道场来见道,原因不外贪瞋痴。佛最厉害,都说明清楚了。

能破憍慢心、瞋心和痴心的人就能修忍:能忍世间法,也能忍出世间法。能破掉这三个恶心,就不会在我与我所等法相上面用心。许多人与了义正法不相应,都是因为落在我与我所中。我所就是我的名声、我的名闻、我的利养、我的眷属……等;落在我所上,就与了义法不相应。落在我所中的原因,都是执着于见闻觉知的意识我,舍不掉自我真实的邪见,老是认为见闻觉知的我就是真实心,所以无法像菩萨一样修忍。菩萨修忍,都不在我与我所上面用心,但凡夫们会这样,许多凡夫众生的种性是常,因为还没有修道性、菩萨性、解脱性,我执、我见烦恼很重而无法转变,所以种性是常。凡夫的知见会使他们永远执持着凡夫的知见,在可见的未来数劫中都不可能转变。如果能破掉憍慢心与痴心,凡夫知见就可以舍弃,就能安忍于无我、无我所的正知正见。

可是有许多大法师、大居士们,你向他们说:“你的我与我所的执着怎么都还舍不掉呢?”他们会说:“我都舍掉了啊!”对你坚称说他都已经舍掉了。那你对他说:“离念灵知就是我见的我,就是众生我、就是识阴的我,你要舍掉。”他说:“不!这是真如心,不能舍掉啊!”他把离念灵知抱得紧紧的,正是标准的我见者,却坚持说他已经断我见了。你看,就好像一个愚痴的孩子,他把一个干掉的狗屎当作玩具在玩,你告诉他说:“这是狗屎,应该要丢掉!你应该去找玩具来玩。”他说: “我就已经拿着玩具在玩了,我没有拿狗屎啊!”你跟他说:“你手上拿的不是玩具,是狗屎。”他说:“不!这是玩具,不是狗屎。”现在的大法师们正是这样,所以真的是愚痴、无明。你们要不断的为他们感叹吗?也不需要啦!你再多施设一些方便,让他们十年、三十年后能知道那是狗屎就好了,不需感叹!因为五浊恶世的众生“本来如是”。如果我见是那么容易断的,那岂不是一般人都已经是初果:初果人满街跑了!但实际上不可能,佛在世时也没有办法做到初果人满街跑,何况是末法时的现在?你们能断我见,觉得很容易,但众生不一定容易;所以未来之世,仍然会继续有很多人坚持离念灵知是真如。由这里就知道:你自己能真实断除我见,远离三缚结,真是弥足珍贵,千万不要轻视这一点,不要妄自菲薄。

“菩萨不观种性常相”,种性是可以改变的,你们以前是凡夫种性,但如今已经不是凡夫种性,也不是无种性人;已经发起菩萨性了,才能信受解脱道之上还有佛菩提道,声闻种性是没有办法信受的。只要声闻种性一日不除,在佛菩提道上永远都会被声闻种性所遮障;所以种性常相,在世间(特别是末法的时代)是很平常的现象。如果有人能像佛这一句话一样作现前观行,破除憍慢、瞋心、痴心,也不观我及我所相、种性常相,确实观行,就可以知道他确实能修忍辱波罗蜜。能这样确实修忍波罗蜜以后,心中自然会生起欢喜心乃至进入初地。

所谓的极喜地,不是每天手舞足蹈、笑呵呵的样子;极喜是在深沉的心中安住,不形于外的;他只是现前看到自己的般若智慧,竟然世间没有人或只有极少数人能像自己一样生起深妙的法乐。虽然觉得自己在人间很孤独而没有知音,但是心中的喜是永远都不会消失掉的;因为他有般若的智慧,而般若的智慧并不足以使他达到极喜地,还必须有一切种智分证的智慧,才能到达极喜地。可是极喜地的一切种智是要从如来藏所含藏种子的观行实证而来的;离开如来藏种子观行的实证,就不能得到种智,就进不了极喜地。可是这种子观行的智慧,得要有基础;亲证如来藏。若是连如来藏在哪里都不知道,哪有可能证知如来藏的种子?所以入初地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亲证如来藏,再进修相见道位的般若别相智慧,再进修一切种智而发起初分的道种智,才能进入初地。不是每天很欢喜作善事就是初地的欢喜地了。那是愚夫的欢喜,不是初地的极喜。唯有能这样去修观的人,才能真正的修忍辱;真正修忍辱的人才能心得欢喜,才有忍辱也有波罗蜜。

但是,在世间忍中还无法作到时,该怎么办?总得给个方便法,佛就教导我们方便法说:“有世间智慧的人,如果遇到别人恶口骂詈,他心中应该这样想:‘对方骂我的那些字词不是同时出生的’”,譬如大骂:“你是忘八蛋!”忘八是指对方忘了八德,也是无耻的人。他骂我的这五个字又不是五字同时出现,当他骂“你”时,“是忘八蛋”四字还没有出现,那他的骂就与我无关;当他骂“亡心”时并不是在讲我啊!骂的是“忘”啊!“八蛋”也还没有出现,那也与我无关,我何必生气?所以“骂詈五个字不一时生”,没有人骂人时能五个字一起出现,一定都有先后;既然如此,有什么关系?“当第一字出现时,后面的字没有骂出来;当后面的字出现时,前面的字又已经过去了,又不是一时骂我,那怎么叫作骂呢?既不是骂,是什么?是风声!既然是风吹的声音,我何必生气?”还有一个方法,佛说:“他正在骂我,但我只是五阴和合,他骂我时是骂我这个色身;可是我的受想行识,他骂不到,只能骂这个色身。”比如他骂:“你某某是浑蛋!”可是他只能骂到色身,心是骂不到的;即使是觉知心,他也骂不到,“四阴不现则不可骂”,所以他骂到的只是色身,“色身又是十分和合而有,不断的生住异灭,念念生灭不曾停顿过,那他骂的这一剎那的色身?还是下一剎那的色身?当他五个字骂完了,已经不是这一刹那的色身了,而他所骂的前几剎那的色身已经念念生灭而过去了,那就随他去骂吧!”

“而且他不管怎么骂,都只是风出入的气息。”骂的声音从哪里来?是因为嘴巴、舌头、牙齿加上肚子,肚皮吸了气,鼓出来,才有这个骂。 “风气不外两种:一个内,一个外。身外的风一直吹,我都不生气了,何况是人鼓出来的风气,我又何必生气?”既然是内风,我就不必气了。你看!佛陀教了很多忍辱的方法,随便选一样来用都得受用。

“再说世间法上的骂,有两种:一种是真骂,一种是假骂。”真骂是我们做错事了,确实该骂;既然是应该给人家骂的,那就接受了。该被骂而不肯接受,那真是无耻。既然应该给人家骂,那就接受,接受了就没有瞋心生起。“如果是假骂,譬如他骂我是杀人恶犯,可是我没有杀人啊!那他骂的是那个杀人者,是别人,与我无关,我又何必生气?如果我因此而生气,我就和他一样在造恶业,我如果生气、造恶业,会使我坠落三恶道。”瞋心最重的是旁生类的狗,狗最会生气,动不动就要吠人,狗最有瞋心!最爱杀生的人死后就去当猫类众生,猫最爱杀生,当狗则是喜欢生气的人。特别是舍报时,“如果没有智恶,当仇家来到面前当众数落,数落时最可恶的是加油添醋,亡者心中气死了,这一气可就落到三恶道去了。我们何苦那么愚痴?跟随怨家的言语而生气?如果我愚痴的由于这个缘故而生气、坠落三恶道去受苦恼,那就是自己做了瞋的恶业,所以自受苦报。”如果人家骂的是假话、诬赖、栽赃的话,那些栽赃的事情都与我们无关,若是因此而生气堕落三恶道,那可真的是冤枉,可不要去当那个愚痴者:成为自己生气,自己受恶报,反而是与对方无关了!他害死人还不必拿刀,他真聪明,我们为什么偏要当笨人?所以佛说:“一切善恶皆因我身。”如果我们不随着人家的好话、恶话而心动,就不会有恶报在我们身上出现。

所以忍辱总共有两方面:一是世间忍,一是出世间忍。世间忍诸位都知道,可是出世间忍有小乘、大乘的不同。在小乘法来说,能接受五阴的每一阴、十二处、六入(见闻知觉性)、十八界(包括离念灵知的意识界)每一法都是缘生缘灭法,都没有常住不坏性;有这种现观的见地,就是二乘声闻菩提的见道。这个见道有两个道(到):一个是到达的到,一个是菩提道的道,意思是一样的,也就是对于我见断除的正知见已经真实到达了、正确的完成现前观察了,这叫见道。实证就是修道:如何把我所的贪着除掉,对自我的贪着也跟着减少了,薄贪瞋痴了,就是二果;再断五下分结了,五上分结也断了,那就是解脱道的完成,是阿罗汉,这就是二乘法的忍:声闻菩提的忍。

可是二乘法还有一个因缘观,佛世时诸阿罗汉都从佛听闻而观修,能观察生老病死苦。缘觉则是自己有智慧观察:此因为彼缘,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因为生所以有老病死忧悲苦恼,因为有所以生。一直往上推溯:因为无明才会有身口意行出现,有身口意行就会有下一世的名色出现。再一直往上推,推到无明,无明从哪里来?无明总不会凭空无因而生,总不会从虚空生,无明原来是含藏在真识中,是从真识中出生的,所以佛在十因缘法中说无明等法都是:齐识而还,不过彼识。正因为有一个真实心才会有无明存在,虚妄而无自性的无明不可能独自存在,因为无明是与觉知心及意根相应的法,当然是依附于心而存在,不可能独自存在,也不可能是在虚空,那当然是依真识而存在,才会被觉知心及意根所缘而产生流转生死的作用;可是真识在哪里?我不知道!因为我不是菩萨,我是缘觉;但我知道无明了,把无明灭尽了,不再让十二因缘中的识缘名色的六识心再生起了,所以舍寿后宁愿让自己死掉灭失而不再投胎,就出三界生死了!这就是因缘观的忍,是二乘菩提的第二种忍。这种忍很难使凡夫接受,所以才说是忍;不能忍于让自己灭失的人,就是有我而非实证无我的人,就没有二乘菩提的无生忍,一定会再投胎而有世世的生死。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