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生善缘中心 > 城市分站 > 南开哪里适合代放生草龟
南开哪里适合代放生草龟
发表日期:2023-02-10 12:00|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688次
本文摘要:蝇诘灭蝇会曰:吾侪与君等同为大自然中之生命,得生以后,各发挥其生活本能,以求个体之生存与族类之繁殖。佛教传统慈善观念向生态环保的拓展在思想模式上要求立足佛教慈善传

  蝇诘灭蝇会曰:吾侪与君等同为大自然中之生命,得生以后,各发挥其生活本能,以求个体之生存与族类之繁殖。逮生机既尽,个体死亡,情非得已,亦与君等同之。君等与吾侪宜有同情,何以君等乃昌言欲扑灭吾侪而后快耶?灭蝇会曰:唯唯,否否,不然。我人为保卫我人之生命,故不能不扑灭尔曹。以尔曹之生殖,实大有妨害于我人之生存,不灭尔曹,其何以卫我人之生耶?我人岂但昌言扑灭尔曹哉,且早曾下动员令而实行剿灭尔曹矣!公理乃强权者之公理,么么微弱之尔曹,有何权利能主张尔曹之生存繁殖来要求我人之同情耶!尔曹休矣!亦唯有听命我人之剿灭尔而已矣。蝇曰;吾侪欲卫吾侪之生命,亦与君等欲卫君等之生命其心理同也。今君等抹煞公理,主张强权,则吾侪与君等不可情感而理喻,吾侪为求自卫其生之故,亦惟倡灭人会与君等并个死活存亡于大自然中耳。吾侪与君等较,诚么么微弱,然今之弱小民族,能联合多数抵抗强者,强者亦无法以遽制其死命。故吾侪亦当联合蚊、蚋、蚤、虱、毒菌、毒蛇、蜈蚣、虎、狼等之能为君等害者,共同克灭君等,蜂虿有毒,毋谓吾侪之易侮耶!

  蝇与灭蝇会两趋极端,势不并立,杀气弥空,大战以作。佛子乃悯而劝之曰:诸佛子等!且听吾调解。灭蝇会卫生之主张未尝非,而蝇类生存之公理主张亦有是。虽然、汝蝇等不可不先知其过也。以汝等生活繁殖与人同处,使汝等生殖无害人生,则灭蝇会人诚违公理;而汝等既有害人生,亦何怪人之欲自卫其生而排除汝等耶!唯灭蝇会亦过矣,卫自身之生,衡自类之生,卫同有生命者之生,其卫生之义均也。人类、同类也,而置之生物类中,则蝇与人亦同类也,类与非类相与为类,切于近类之人而疏于远类之蝇,固亦情理之所有,然非有必不得已之势。不可为卫自身之生故,以害他人之生。今蝇与人,既非有必不能并生存于大自然中之势,何不在不妨害人之生存健康范围内,为蝇类设一生存地乎!故今拟请灭蝇会改为收蝇会,各处广设玻璃收蝇器,请蝇先入器中,同时由放蝇会在空旷之草地,用铁纱片建设放蝇场,每日各处收玻璃器中之蝇,送放场中,俾不到处发行传染毒菌以妨害人生。而飞息于特定之范围内,呼吸风露,饮啄水草,以获尽其天年。则蝇遂生存之情,人获卫生之实,虽有屈于蝇,幸免害于人,虽有劳于人,幸济生于蝇,今以此请愿人之与蝇幸同谅之也。于是重有感焉:蝇类之生,托缘污秽,使吾人能注意清洁,勤除污秽,则蝇之生缘绝,而蝇类可以不生。不生则无死灭,蝇之恶报因以解脱,则自无为害吾人之蝇,更何有减蝇、收蝇、放蝇之事哉!夫大自然不与圣人同忧患,但生生不息而生之;既生之后,则任其自生自活,而不与调和其生活,故其得生之后,竞生竞存,每出于灭亡他人生存自我之相残相害一途。圣人乃夙夜忧患,期有以胜残去杀而调和之。上至于大雄氏,遂有粪除三界众生心中之烦恼污秽,绝人天等五趣流转苦报之生缘,得大解脱,而成常乐我净法身之佛法。故窃愿求卫生者,须绝蝇之生缘于未生之先,勿灭蝇之生命于争生竞存之后也!

  犹有进者,蝇之解脱,非其生命之断绝,乃其生命之转变耳。转舍其污秽恶报之身命,转变为净妙善报之生命,修净业者之舍娑婆而生净土,三界众生之解脱而转变为常乐我净之佛身,皆发达乎生非断绝乎生也。故佛法是积极非消极,亦唯佛法真能积极,究竟积极,唯积极故主生不主杀,主超脱污秽下劣生而得清净胜妙生,诸有智者其辨之!(见海刊七卷四期)

论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

陈红兵

编者按:2011年10月18日,第十届"觉群文化周"会在上海玉佛禅寺隆重举行。山东省生态文化与循环经济软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陈红兵在文化周期间发表题为《论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的论文,从三个层面对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拓展进行相关论述。论文摘要如下:

一、佛教慈善从传统到现代到生态环保

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在当前是与佛教慈善的现代化相互关联的。本部分我们主要从佛教传统慈善的局限、佛教慈善的现代化进程、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及其与佛教传统慈善和佛教慈善的现代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但佛教传统慈善在封建社会形成发展过程中,受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无论在思想观念还是在组织实践方面都存在自身的一些局限。因此,要适应现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需要,佛教传统慈善有必要进一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转型。

我国佛教慈善的现代化肇始于近代。其主要特征为:(1)理念从积德行善逐渐转向服务社会、奉献人群和民族国家危亡上,体现了佛教现代国民意识的觉醒;(2)在慈济对象、地域范围方面,近代佛教突破了传统上的封闭性、保守性、自养惰性,呈现出开放性、社会性特征。(3)在慈善运作程式和制度设置方面,近代佛教也体现了现代性特征。(4)在慈善主体方面,传统佛教慈善中封建地主、士绅的主体地位开始为城市工商阶层所取代。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佛教慈善事业的现代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对慈善事业需求空间的扩大,佛教慈善事业必将进一步走向专业化、制度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是当前佛教慈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21世纪,我国佛教慈善事业开始将自身的触角伸向生态环保领域。当前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主要局限于环保意识的宣传,对社会领域的生态环保事业上缺乏充分的、规模性的介入。在这方面,基督教慈善机构和民营企业家走在了前面。

佛教慈善的生态环保建设是一项与佛教慈善现代化过程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二、佛教慈善观念向生态环保的拓展

关于佛教慈善观念向生态环保的拓展,我们主要从佛教传统慈善观念的内涵及其局限、向生态环保拓展的可能性、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拓展的内容和思想模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佛教传统慈善观念包括慈悲观、布施观、因果报应说、福田观和报恩观等多方面内涵:(1)佛教视慈悲为"佛道之根本"。所谓"慈悲",就是尽力帮助众生,让众生得到快乐;(2)"布施"是大乘佛教"六度"、"四摄"之首,是佛教济世利众、教化众生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佛教慈善内容的重要方面。(3)福田说肯定主体通过慈善行为能够培植自身福田;(4)佛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观念,是佛教慈善行为的主要动机之一;(5)报恩说。佛教中有报三宝、父母、国土、众生四重恩之说。

佛教传统慈善观念具有自身的思想特质,由此也形成了其自身固有的优点和局限。这主要体现在,首先,许多人更注重自身的改造,这使佛教慈善也难免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其次,在佛教传统慈善观念中还存在缘起无我和因果报应观念之间的矛盾,由此出发,佛教慈善观念有可能开出或涵摄现代慈善理念中的公民意识、公益精神及平等意识。另一方面,佛教又继承了印度传统宗教因果轮回观念,肯定业报轮回主体的存在。则会产生从个体自身福报功德出发的自利观念。再次,佛教对于解脱的追求,对于财富的看法,也会影响到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

佛教传统慈善观念向生态环保的拓展在思想模式上要求立足佛教慈善传统吸收融合现代慈善理念。具体而言就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吸收融合现代慈善观念中的公民意识、公益精神和平等精神。

需要突出强调的是,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不仅要求佛教主体认识到生态环境危机的严峻形势,而且应认识到当前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生态环境危机直接关联。

三、佛教慈善实践向生态环保的拓展

本文主要从佛教生态环保宣传、佛教慈善基金会、佛商、佛教志愿者等方面探讨佛教慈善实践向生态环保的拓展,主要是从不同佛教主体的慈善实践进行论述。

佛教生态环保宣传是佛教慈善实践向生态环保拓展的重要方面,也是近十多年来佛教在生态环保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佛商是佛教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佛教慈善实践向生态环保的拓展离不开佛商的参与。

佛教志愿者是以佛教在家信众为主体的志愿者群体,发挥佛教志愿者在生态环保建设中的作用,对于生态环保意识和生态生活方式的推展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