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生善缘中心 > 城市分站 > 润州区代放生乌龟一般在什么地方
润州区代放生乌龟一般在什么地方
发表日期:2023-02-09 02:13|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768次
本文摘要:六、为何称名,不满所愿  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能够破我们的无明,能满足我们的愿,可是还有称名的人无明还没有破除,而愿望还没有满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弥陀的第十八

陈大惠:名牌大学你最后去当小姐去,你怎么学的?

陈大惠

前一段时间我们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新闻,查抄夜总会,五百多名小姐,风尘女子,陪着喝酒啊,陪笑啊。说实在,我们看到了非常可怜,这些风尘女子我们一看这个学历啊,研究生、博士生、大学生,连门口那个招待都是这样的学历。为什么呢?她喜欢那享受,觉得到了歌厅里,现在笑贫不笑娼。她到那里面去,甭管是陪他干什么,我都愿意,只要给钱就行。现在人色情泛滥,享受泛滥,西方价值观教给我们什么呢?这些东西啊。

中国人是什么呢?富贵不能淫,我有钱了,我有了地位了,那个“淫”是什么意思呢?不过分。他保持他那个规矩,保持他的礼节;威武不能屈,你再有权势,你不能让我屈服,我有我的人格;贫贱不能移,我是个穷大学生,你想给我点钱,让我陪你喝杯酒,你做梦啊?我不可能这样的,这是让我父母蒙羞的事情啊!中国人历来都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我们去大学做汇报,有人就讲了,说他现在还是喜欢西方。我说你看,我打个比方,你不是喜欢钱吗?你看,齐白石,我给他拿了个画像看,你看齐白石,他老人家一席长衫,那个长衫特别不值钱啊,可他随手画俩虾米,比你们家那个楼都值钱啊。人值钱!你不是羡慕西方吗?你不是觉得中国的画家不值钱?好。西方毕加索值钱吗?毕加索讲过一句话,你不知道。毕加索讲什么呢?他说,我不敢到东方,不敢到中国去。为什么呢?因为那里有个齐白石啊!你看,这是毕加索讲的呀。我们今天人呢,就为了这点欲望,饮食也好,男女也好,就为了这点欲望,丧失了人格呀,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一个女大学生,你父母花血汗钱几十万给你弄了一个研究生,你最后去当小姐去!名牌大学毕业,你怎么学的?各位,圣贤教育要丧失了的话,人就不像人了。

从三位总理到齐白石、梅兰芳

我们在六、七十年代,五十年代的时候,我们中国人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举个例子,我们周恩来总理,那个时候尼克松访华,我印象很深,我看那个新闻简报,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一定要"空军一号",说,我们从北京要飞到上海苏州,我们要保护总统的安全,必须要坐我们"空军一号",那个时候咱们国家和美国还没有建交,没有建交那是不允许它那个飞机,在我们国内境内飞行的,那是国格啊,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儿啊,但人家美国人不同意啊,说,不行,我们要保证总统安全。我们周恩来总理,他穿的那个中山装,我们后来参观博物馆,那个中山装里面全都是补丁啊。哎,外面当然很整洁,里面都是补丁啊!我们是穷啊,但是周总理给他们讲,回去请转告你们的总统,我周恩来陪他,我坐在他的对面,一定坐我们的飞机,我们的飞行员是世界上一流的,我周恩来亲自陪着他去。所以我们后来在那个记录片里看到,周恩来总理坐在尼克松对面,谈笑风生。你有钱,你强大,但是你到了我们中国,对不起,你得听我们的话,你是客人。我从那个新闻记录片看到,尼克松下了飞机之后,他第一个走到飞机驾驶舱,跟我们的飞行员握手,说我们的飞行员是世界真正一流的飞行员,你们总理说的是真的,你们飞得真好。看到那个记录啊,我很喜欢看,为什么呢?有中国人的样子,真长志气。看着这个,看着现在这些女大学生去当小姐呀,他们就是往国外去,嫌贫爱富,嫌我们中国穷啊,我就生气,我就觉得他丢脸,我就觉得我们中国人,现在什么都不缺,需要中国人的样子,需要人格。

我还特别钦佩朱镕基总理,他老人家当年视察,给那些官员题了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他老人家讲,你们这些官员,要怎么样呢?少吃肉,多长骨头。今天呢,我们把朱镕基总理这个话,也劝告给天下所有这些做子女的,做大学生的,少吃肉,多长骨头呀,要有人格啊。我们是穷,我现在是个穷学生,没什么。但是我绝对贫贱不能移呀,你给我俩钱,你给我一些物质,那些东西在我眼里如粪土啊,那算什么,是不是?我们温总理最近在三月份两会的时候讲,我们中国人不但要过上富裕的生活,还要过上尊严的生活。人要有尊严呢!

齐白石,一代大师啊,那么伟大的艺术家,他的名字叫齐璜,日本人打进来的时候,要把他从中国抢到日本去,日本人知道他是国宝啊。他就对着那个汉奸,对着日本人就讲,我叫齐璜,齐璜,中国人,要让我去日本,可以,拿头去,拿我的脑袋去吧。

梅兰芳一代大师,日本人来的时候,留胡子不给你唱,你不是想看女旦角儿,这个四大名旦吗?留胡子不给你唱,蓄须明志,这是我们中国人啊!

色情泛滥的根本原因:丧失了人格的教育

各位,再看今天我们的这些后代,你当爸爸妈妈不给我钱,我就跳楼,我就死给你看。背着父母去当小姐,去傍大款,他给你钱,你就跟他叫爸爸。所以说,各位,色情泛滥,享受泛滥,什么原因呢?我们把这个课就落在这个尾声上,什么原因呢?丧失了人格的教育,丧失了人性的教育,丧失了作为一个人起码的基本的教育!这个没有,你再有钱,你长得再好,人家看不起你呀!你在歌厅,你在酒吧,你在那个地方去,你长得如花似玉,你全身上下全是名牌儿,你那个价值一千万,各位,你不值钱啊!所以我常常跟大学生讲,我说人要是不值钱,这一生就白活儿了,你父母白养你了。所以我常常给他们讲,你会找女朋友吗?会找男朋友吗?他说,此话怎讲啊?我说,你看,这个男朋友往你面前一坐,今天都是这个样子:你知道我这块表多少钱吗?八千多。你知道我这个皮鞋多少钱吗?六千多。你知道我们家住多大的房子?我开什么车吗?这个女大学生就来问我啊,她说,这个有什么不对呢?我说,你是要嫁给这样的人吗?她说,对。我就告诉给这个女孩子,我说呀,他身上这些都是他用来向你炫耀的,他唯独没有说他有什么价值,也就是说,那些手表,皮鞋都比他值钱。你想想啊!

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是什么?

今天,人就是完全被物化了,男子、女人,老少,全都是这样,不管是什么身份,一张嘴,我们家住多大的房子,我们挣多少钱,我们家这电视机,我们这个享受,车,不就说这个吗?各位,谁最值钱呢?人最值钱呢!那些东西跟你比,那是粪土啊!真正自信的人,真正有人格的人,就像刚才我们讲齐白石,一袭青衫,真不值钱,那个值几个钱?他画俩虾米,真的是比那个楼都值钱呢,他人最有价值!我们今天被物化了,走到哪儿都说这些物质的东西,各位,这个是丢人呢!你应该讲什么呢?我们,我的孩子,我自己什么地方值钱。包括很多的医院,我去采访,他们都在讲,我们医院怎么好,我们学校怎么好,你们学校怎么好了?你看,我们学校多大的大楼,我们有多好的设备,我听了这个之后,我就知道那一定是一个糊涂的校长啊,一定是个糊涂的医院的院长,为什么呢?各位,这个世界上最最值钱,最最有价值的一定不是这些东西,一定是人。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很有意思,多少年之前我去北京的一个商场,在墙角那个地方,写了一排字,我一直记到今天,那真的是很对,写什么字呢?"凡是用钱能买来的,都不贵。"什么叫凡是用钱买来的都不贵呢?什么意思呢?凡是有价钱的,都不值钱,无价的才值钱啊。所以我们天天说,我们家这个值钱,那个值钱,错了!一定要记得,要开发人的价值,人最值钱的是他的人格啊,他的人品啊!无价之宝,就是他的德行啊!

摘自2010年9月《家庭百科报》幸福特刊

慧净法师:念佛一门深入参、三心总摄于深心

慧净法师:念佛一门深入 参、三心总摄于深心

  一、三心总摄于深心

  《观无量寿经》也说到三心,这是重点: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好像有三个心,而且各不一样。可是通通包含在深心里面,一个深心就具足三心了。

  (《净土三经一论大意》之《观无量寿经》大意 一○三-一○四页)

  二、至诚心--内外一致的心

  首先说「至诚心」:至诚就是真实的意思,善导大师说:「至者真也,诚者实也。」所以至诚心就是真实心。

  那么什么叫做真实心呢?也就是说我们内心真实地信受弥陀的救度,这是真实的;我们口中称念这一句名号,也是发自内心地、实在地称名,不是表面上做给人家看的。表面上让人家知道我在念佛,我在信佛,我想生极乐世界,可内心却不是真正信阿弥陀佛,要求生极乐世界的,这样就不是真实了。

  所以,信佛、念佛,相信有极乐、有弥陀,这都是发自内心的,这样内外一致就是真实。

  (《净土三经一论大意》之《观无量寿经》大意 一○四-一○五页)

  三、深心--深信的心

  「深心」:善导大师解释深心就是「深信的心」。

  1.机法两种深信

  深信什么呢?

  第一、信机:深信自己是罪恶深重的凡夫,有心修行,无力修行。不仅今生今世不能解脱,无力解脱,而且尽未来际,也不能解脱,无有出离之缘。这种众生,一想到这里时,真的趴在地上嚎啕大哭啊!因为无有出离之缘嘛。无有出离之缘岂不是生生世世、世世生生一直地在娑婆世界轮回?

  那人身难得,岂不是都要堕落三恶道呢?所以一想到这一点,那种不可形容的恐惧呀,就会袭上心头的,一定的!深信这一点,就是深信我们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善导大师说到深信「机」。宗教名词的这个「机」就是指我们的根性、根机。)

  第二个内涵就是深信「法」,也就是弥陀的救度。弥陀的第十八愿说:乃至十念称我名号的人,都必定使他往生极乐世界;称我名号的人不能往生,我就不能成佛。依靠弥陀的本愿,必定能够往生,这个就是法深信。

  前面深信「机」,机是罪恶深重的生死凡夫,无有出离之缘,这种众生也可以说是五逆、十恶、谤法、犯四重、阐提的众生。如果不是这种众生,就有出离之缘,就不是无出离之缘啦,那这一种无有出离之缘,五逆、十恶、谤法、阐提的众生,不管他对弥陀的本愿了解的深、了解的浅,他只要称念弥陀名号,就必能往生,这一种就是机法两种深信。

  2.两种深信入一向专称

  那么如果以刚刚所讲的,释迦牟尼佛付嘱阿难流通下去的「持无量寿佛名」,以及善导大师所解释的「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来讲,都没有谈到信跟不信的,而只是说「一向专称弥陀佛名」,那岂不是你信、疑到了称名那里,比如说信也有深浅,疑也有种种,这一切都不管,你只要称名必能往生,岂不是信也在里面了?所以《观无量寿经》的归结就是在「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这就是《观无量寿经》的大意。

  (《净土三经一论大意》之《观无量寿经》大意 一○五-一○七页)

  四、回向发愿心--自自然然回家的心

  「回向发愿心」:简单讲就是厌离娑婆,欣生极乐。也就是说,对娑婆不留恋,甚至厌倦它,因为它让我们造罪造业,受苦受难,我们还会喜欢它吗?而且释迦牟尼佛说这娑婆世界就是三界火宅,火在烧的房屋,我们怎么会喜欢呢?所以厌倦娑婆。极乐世界那么庄严、殊胜、清净、安乐,我们怎么不想去呢?何况极乐世界是弥陀为我们建设的,是我们的家,户长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极乐世界的户长。回到自己的家,非常自然的啦;今天上班去,一到下班时间,自自然然回到自己家里边,回向发愿心就是这个样子。在娑婆世界所作的不管是善啊、恶啊,任何功德都是想到极乐世界去的,不会认为我的这些功德能使我再度为人,或者上生天堂,都不会这么想,都是回向发愿,愿往生极乐世界。

  这三心都在深心里边,知道自己不能脱离六道;知道这种不能脱离六道的众生,只要称名念佛,必定往生极乐世界,都在这一念的信心里面。

  (《净土三经一论大意》之《观无量寿经》大意 一○七-一○八页)

  五、名号功能,破疑满愿

  《往生论注》还有一个扼要的地方,就是下卷开头「赞叹门」举出修行的现象,有如实修行、有不如实修行。

  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然有称名忆念,而无明犹在,而不满所愿者,何者?由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也。

  云何为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谓不知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

  又有三种不相应: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无决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续,余念间故」。

  刚刚讲,净土法门「非修不修」--不是讲修行的,讲称名。「称名」比一般修行,既容易又超越。

  昙鸾祖师在这里说: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够破除我们的无明,能够满足我们的愿望。但是有一种人,现在已经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可是无明并没有破除,他的愿望也没有达成,这是什么原因呢?他在这里就有解说,我们先来解释无明跟满愿。

  我们的无明有两种:一种是「痴无明」,一种是「疑无明」。痴无明就是贪、瞋、痴各种烦恼,这个叫做无明。一切的无明都涵盖在痴无明里面。另一种就是疑无明,疑无明是指怀疑阿弥陀佛的救度,就叫做疑无明。总的来讲就是贪、瞋、痴的一切无明,别的来讲就是疑无明。那么,只要怀疑阿弥陀佛的这个疑无明破除,也就是只要信受弥陀救度的话,即使贪、瞋、痴无明还存在,也没有妨碍。因为往生到极乐世界,贪、瞋、痴三毒烦恼一定断除。

  所以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能够破除我们的无明,是最先破除我们的疑无明。只要疑无明一破,贪、瞋、痴烦恼到时一定会破,所以先破疑无明,而且主要破的就是疑无明。

  以净土法门来讲,严重的无明不是贪、瞋、痴,而是疑。因为我们怀疑弥陀的救度,使得我们继续在这三界六道里面造罪业、受苦报。有了轮回,只要是当人,就会去造十恶,又是弱肉强食。这样讲起来,不是怀疑阿弥陀佛的这个「疑无明」的罪业,比杀人、放火、五逆、谤法的罪业还重吗?所以,怀疑阿弥陀佛的救度,怀疑佛智、不信救度,罪业比杀人放火都重。因为由于怀疑而不能往生,而继续轮回;轮回就有机会去造十恶五逆谤法了,任何的罪业都可能造了。「疑」--怀疑弥陀的救度,是一切罪中最大的罪。

  「满愿」,愿也有「总」和「别」。「总」,就是我们人生的愿望非常的多,又要这个,又要那个;又希望那样,又希望这样,愿望很多。「别」来讲,就是愿生极乐世界,这个愿生之「愿」。

  其他的愿虽然多,只要愿生极乐世界这个愿满足的话,其他的愿也就能达到。因为只怕不成佛,不愁成佛而不能满愿的。成了佛,就有智慧、有神通,能够如意自在、千变万化,应以何身救度,便能够显现何身而为说法。所以满愿先满往生的愿。这往生的愿是一切愿的根本,只要这个「愿」满足了,其他的愿就能够满足。

  六、为何称名,不满所愿

  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能够破我们的无明,能满足我们的愿,可是还有称名的人无明还没有破除,而愿望还没有满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不如实称名

  昙鸾大师就总地加以解释说,我们虽称名,可是这种称名不是如实地称名--只要有疑心,就不是如实地称名。如果具足信心的话,那就是如实的称名。

  2.二不知

  这一句名号既然能够破除我们的疑心,使我们起信;一起信,往生的希望就达到了。可是为什么不能破我们的这个「疑」,使我们起信呢?是由于我们不知道阿弥陀佛祂本身就是实相身、为物身。也就是不知道这一句名号的原理,来龙去脉,生起本末。如果能知道的话,这个「疑」就会破除,就会得到信心。

  什么叫做实相身,什么叫做为物身呢?

  实相身,也就是阿弥陀佛的报身,成佛之身。阿弥陀佛第十八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实相身就是阿弥陀佛已经成佛自利之身。自己已经成佛了,这个叫实相身。如果还没成佛的话,祂还是菩萨。既然还是菩萨,我们就不能满愿断疑了。如果是成佛,我们往生就能够达到、满足了。为什么呢?往生的资粮、往生的功德、往生的地方,都在祂成佛这一句名号上啊!所以一旦祂成了佛,是实相身的话,那名号就出现,那名号的本身就是我们的信。名号的显现就能破除我们的疑。所以说实相身是弥陀自利之身,也就是「设我得佛」的那一种已取正觉的「正觉」。

  为物身。物,就是众生,为物身就是救度众生之身,是利他之身。阿弥陀佛本身的存在就是要救度十方的众生,而且能够救度十方众生。如果不能救度十方众生,根本不能成佛;祂既然成佛,就能够救度十方众生。

  我们由于不明白阿弥陀佛已经成为这一实相身之佛、为物身之佛,所以我们的疑心不能破除。这是从佛来讲的;从自己来讲,是由于「两种不知」的缘故。

  不知实相身,不知为物身,这叫「二不知」。

  3.三不信

  因「二不知」就显现为「三不信」,也就是第一、信心不淳,若存若亡;第二、信心不一,无决定;第三、信心不相续,余念来间断。

  第一、信心不淳:信心不淳也就是说,你既然不知道阿弥陀佛已经成佛,是成为实相身、为物身的佛,既然不知道,那么,我们内心这个「信」也就不淳。不淳就是跟原来的样子不一样。若存若亡--有时候觉得有把握,有时候觉得没有把握。「淳」,一般解释,好像一块原木,原原本本从山上运下来,还没有经过雕刻,没有经过颜色的彩绘,这个叫做淳。也就是说阿弥陀佛(实相身)救度众生(为物身)的悲愿,原原本本领纳在我们心中,不加上我们自己的盘算、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筹量计度进去,所以这个信心就淳了。所以说信心淳,就永恒性地破除疑。信心不淳,那就还有疑。

  第二、信心不一:阿弥陀佛是这样子(原原本本)地救度我们,我们不认为是这个样子,而认为自己应该这个样子、应该那个样子才能被救。或者是:虽然有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可是我们要往生,哪有那么容易呀?我们要累积这一点、累积那一点,甚至修这个、修那个,才能够往生--不一。因为不一,所以这一颗心往往在那里晃动,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永远没有决定。都是在那里或许这样、或许那样,加上这个、加上那个,好多种,没有一个决定性,这个就是「信心不一」。

  第三、信心不相续:既然不一的话,就不可能永远这个样子下去呀!所以就不相续。烦恼来的时候,就觉得往生没有把握了;或者是人家讲说其它的法门很殊胜,就转到别的法门去了;不可能都是信受弥陀,称念名号,永恒不变地持续下去。

  (《净土三经一论大意》之《往生论注》大意 二○七-二一二页)

  七、信心与称名一致

  由于有二不知,所以有三不信。如果「二知」的话,就是「三信」。「三信」是从三个角度来解说的,其实「三信」,就是一个信心,因此,真正的称名念佛在哪里呢?在于一个信心。

  你有了这个信心,自然会称名,这一种称名就是如实的修行,如实的称名。如果没有这个信心,就不是如实的称名。不过这个都是就我们这里来讲,如果就阿弥陀佛本身来讲,祂救度的是十方众生,不管你知道不知道,信与不信,祂都要救度。只怕因不知道、不信,所以跑开了;如果能够不跑开,永远的在那里,就是说,永远的称念这一句名号不改变,那也照样往生。因为这无形中,信也就在里面了。无形中,这一句名号都在那里自然运作了。

  所以昙鸾祖师在前面一方面说:「愿往生者,便得往生」,一方面又说:「要有三信才能如实修行」,那岂不是互相矛盾吗?其实也不矛盾。这种一辈子都保持愿往生心的人,一辈子都保持称名念佛的人,信心自自然然就在里面了。不然他怎么能够这样呢?如果他能够这样的话,不管怎么样,也就是他的宿善。同时,无形中信心就在里面了。

  (《净土三经一论大意》之《往生论注》大意 二○七-二一二页)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