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生善缘中心 > 城市分站 > 武都区周边代放生最佳地点是
武都区周边代放生最佳地点是
发表日期:2023-02-08 10:01|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996次
本文摘要:济群法师: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人生佛教和下士道的修行  有人提出:下士道的修行是重视来世的幸福,而人生佛教则重视现实人生的改善和幸福。济群法师: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人

  戒杀放生虽然是佛陀对佛弟子的最低要求,可做起来却并非易事,若能无惧艰困,难行亦行,其功德也远远超越了守持盗、淫、妄戒的功德。

  佛陀对放生所下的定义是:在市场上看到有鱼贩、鸟贩为了宰杀而销售鱼类、飞禽(包括鸡鸭等家禽以及其它动物在内)时,以钱买下这些众生剩余的寿命,并用自己的手将其放回原处。所谓原处,是指如果是水生动物,就放回湖泊、河流或者海洋当中;如果是森林动物,就放归森林等等。不但自己作,而且心生欢喜,并动员他人参与且随喜此事。当自己做完之后,又满心欢喜地想:我今天完成了一件很有益的事情,将来我还要继续坚持下去。

  前期加行:就是拿钱去购买生命的过程。此时的每一个步伐、每一次呼吸,都是为了放生而作的预备工作;

  后期结行:包括随喜,竭力劝诫他人放生,并发誓再接再厉等所有的行为。

  在不少的《放生功德文》及以前的放生开示中,已经讲了很多的放生功德。在这里,我们只补充性地讲一下,其它书中没有收集的,小乘佛经中佛陀亲口宣说的教言。

  因此,佛陀才谆谆地告诫后人:“诸持戒中,戒杀第一。诸布施中,放生第一。

  戒杀放生的人还可以自然而然地令心相续中生起慈心和悲心,因为生起慈心与悲心的主要因素,就是戒杀、放生和吃素。

佛陀还说道:大悲心是一切正法的种子!戒杀放生的人是轮回众生的怙主、救星,是轮回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济群法师: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人生佛教和下士道的修行

济群法师: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人生佛教和下士道的修行

  有人提出:下士道的修行是重视来世的幸福,而人生佛教则重视现实人生的改善和幸福。两者是否矛盾呢?

  我们要知道,人生佛教所立足的人生幸福,也是多层面的。其中既有人天之乐,也有解脱之乐,而最终是以成就无上菩提、圆满佛果为目标。含摄了由人成佛的整个修行,即太虚大师所说的“人成即佛成”。人天之乐只是其中人天乘的层面,事实上,人生佛教的内涵决不止于此。

  就现代人接受的教育基础而言,以人生佛教为契入点,先谈如何获得人生幸福,显然比直接说“念死无常”更易为人接受。现代社会是个功利社会,多数人只关注现世利益。开始就谈来世、谈三恶道苦,很难为人们接受,因此需要善巧引导。但若停留于现实人生的幸福,缺乏对生命深层面的思考和终极问题的关怀,人们听多了也会不以为然,甚至使佛法传播出现世俗化、肤浅化的倾向。而下士道的念死无常,皈依三宝,深信业果,正可以纠正这种偏差。

  下士道的修行也并非不珍惜此生,其关键在于,不要因为眼前利益给未来生命带来不良后果,以至因小失大。所以说,既要利用这一身份精勤道业,又不能因为对身份的贪著而造作罪业,殃及未来。

  《道次第》中,宗大师将利益概括为两种:一是现前利益,即人天善果;一是究竟利益,即解脱和无上菩提。根据现前利益建立下士道,根据解脱和无上菩提的究竟利益建立中士道、上士道。从《道次第》的这一建构方式来看,非常符合凡夫“唯利是图”的特点。不仅《道次第》如此,《金刚经》等众多经典,尽管讲空、无所得,仍时时通过校量方式宣说学佛的无量功德。当然,以利益引导修行只是应机的方便,其后还应以空性见逐渐化解对利益的执著。

  下士道的修行,关键是将目标由现世乐转向后世乐。事实上,现世乐是一种结果,毋须关注,只要不贪著即可。而关注后世乐,则是引导我们止恶行善。若只重现世,往往会引发很多不计后果的短视行为。另一方面,我们的执著,使现世乐的本身也变成了痛苦。因为贪著使我们纠缠于无止境的追逐中,无法享受当下的自在。我们还必须明确的是,追求来世,并非追求来世的五欲之乐,而是为了得到修学佛法的有利身份,以此作为继续进求中士道、上士道的基础。

  关于下士道的修学原理,可简单概括为“止恶行善”四个字。通过念死、念三恶道苦止息不善之心,通过皈依三宝、深信业果培养增上善心。其实,这也是整个佛法建立的基础,因为成佛就是对恶的彻底断除,也是对善的圆满成就。

  2007年10月修订版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