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生善缘中心 > 城市分站 > 镇原县在哪里可以放生鸡
镇原县在哪里可以放生鸡
发表日期:2022-12-01 13:49|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152次
本文摘要:那么魔王来到佛的面前对佛陀说,您教化的众生已经很多了,教化的时间已经很久了,您现在年纪也老了,可以入涅槃了吧。佛说:是这样的,在三个月以后我就要入涅槃了,所以呢刚

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陀在毗舍离的庵罗树园中。当时世尊对贤者阿难说:“得到了四神足的人,能够住世一劫的时间;我现在已经非常好地修成了四神足,那么还能住世多长时间呢?”这样反复问了三遍。当时阿难被魔给迷惑住了,虽然听到了世尊的问话,却默然没有回答。世尊又对阿难说:“你可以离开这里,到清静的地方去,好好想一想。”贤者阿难就从座位上起身,往树林中而去。

阿难离开后,魔王波旬就来到佛陀面前,对佛陀说:“世尊,您在世上教化众生已经很久了,救度众生的事业也已经周遍圆满了。承蒙您的度化,脱离生死的人已经像恒河沙一样多了。况且您现在年纪也老了,可以入涅槃了吧。”此时世尊从地上取了些沙土,留了少许在指甲上,然后对魔王说:“是大地上的土多,还是我指甲上的土多呢?”魔王答道:“大地上的土远远多于指甲上的土啊。”佛陀对他说:“我已经度化的众生,就像指甲上的土;而剩下的还没有度的,就像大地上的土啊。”佛陀又告诉魔王说:“三个月后,我将入涅槃。”波旬听了这话后,高兴地离开了。

学文解读

这是《贤愚因缘经》第二十六品。那么在这里边,我们看到有三个人物出现了:一位呢是佛祖,一位呢是佛的侍者阿难,一位呢是反派的角色魔王波旬。我们要知道,这个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即使是佛,在无常的面前,也要尊重它的规律。

那么佛慈悲,忘不了众生啊,希望能够长住世间,度化一切众生。于是就告诉阿难,修了四神足的人,可以住世一劫的时间,有这个能力,长期住世不灭。那么佛和阿难说:我已经非常好地修成了四神足啦,你看我还能住世多长时间呀?这样反复问了三遍。但是阿难被魔给迷惑住了,不回答。

那么从这里边我们不禁又要问:佛如果想住世,自己住世不就完了吗?自己有能力,自己住世不就完了么?何必还要问阿难,启发阿难呢?我们要知道,佛呀,他是无我,一切为众生而降世,一切为众生而住世,一切为众生而涅槃。对于佛来说,没有自我。所以佛想住世,必须得有因缘,没有因缘,想住世是不行的。那么过去佛祖来到人间,住世的这个因缘成熟了,那么现在离世的因缘也成熟了,再想住世,再想接续,不容易了。

那么我们想,阿难就在佛的身边,怎么可能被魔迷住了呢?佛难道没有能力把魔给降伏,或者转化了吗?因为佛也要尊重规律呀,尊重因果,尊重众生的意愿,要尊重法它的规律。那么过去佛祖在因地上发的愿,结的缘,修的法,所作的一切准备,当它成熟的时候,佛就来到世中来示现,来讲法。那么过去佛所作的准备,一切因缘,都已经随缘示现了。当这个因缘要结束的时候,虽然佛祖很希望再能够度化众生,但是没有缘,是没有办法延续的。所以就出现了佛虽然想住世,提示阿难,但是阿难被种种业力迷惑,不能够提出请佛住世的要求来。

那么阿难离开以后呢,魔王来到了佛陀面前。那么在这里我们要明白,佛是解脱者,在佛的眼里边,善恶它都是一个虚幻,都是一个过程,都是众生迷惑以后产生的执着,造作的业力,是一种状况。那么在佛的眼里边,魔王是坏人吗?魔王呀,他只是迷惑者。

我们在现代的社会来看呢,我们一说魔王来了,我们很可能就得打打杀杀了,把魔王变成我们的对立者,互相之间不能包容,不能共存,总是想把对方消灭了,或者把对方给他改变了,控制了。于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就看到了,因为宗教问题呀,总是出现种种的对立,种种的波动,非常地不安。

从这一点我们也看出来佛教的伟大。在佛的眼里边,一切都可以包容。魔王来到佛前,可以肆无忌惮地提出无理的要求来,佛非常平静地满足魔王的要求,满他的愿。在佛那里没有战争,没有对立,只有真理和谬误。那么在谬误面前,真理是清晰的。但是因为谬误引起的执着,往往真理非常客观地保持在一边,看待这些谬误的变化,等待谬误有一天的觉醒。这是佛法的用处,佛法的态度,这个是最高级的。所以学佛者具有巨大的包容,非常的客观。因为佛法是世间的真理,所以呢我们要学佛。

那么魔王来到佛的面前对佛陀说,您教化的众生已经很多了,教化的时间已经很久了,您现在年纪也老了,可以入涅槃了吧。佛陀从地上取了一些土放在指甲上,对魔王说:我教化的众生,就像指甲上这么一点点的土,而没教化的众生呢,就像大地上那么多的土啊。虽然如此,我也满足你的愿望,三个月后,我将入涅槃。魔王一听,高兴了。

原文

那时阿难正在树林中静坐,忽然睡着了,梦见一棵大树遍布在虚空之中,枝叶葱郁,花果茂盛,黎民百姓无不蒙受它的恩惠。这棵树有种种奇妙的功德,多得数不胜数。这时突然刮起一阵旋风,狠狠地吹荡这棵树,树叶被吹得破碎不堪,如微尘一般消失在力士族人居住的地方,一切众生无不因此而悲伤哀悼。

阿难从梦中惊醒过来,感到非常恐怖,心绪不宁,暗自想道:“刚才梦见的树,如此殊胜美妙,难以估量啊,天下一切众生,都仰赖它的恩泽。为什么它会被疾风摧残得如此粉碎呢?现在世尊就像这棵大树一样,爱护、教化一切众生,该不会是世尊将要入涅槃了吧?”

想到这儿,阿难感到十分恐惧,战栗不止。他来到佛陀面前,向佛陀行礼后说道:“我刚才所梦见的事情,不会预示着世尊将要入涅槃了吧?”佛陀告诉阿难说:“正如你所说的,我三个月后就要入涅槃了。所以,我刚才问你:‘如果有得四神足的人,能够住世一劫的时间,而我现在已经非常好地修成了四神足,那么还能住世多长时间呢?’我这样问了三遍,而你却不回答我。在你离开后,魔王波旬来劝我,说我应该入涅槃了,我已经答应了他。”

阿难听了这番话,心中顿时哀恸慌乱,精神恍惚,无法控制自己。其他的弟子也纷纷相互转告这件事,各个心情悲痛,都来到佛陀的面前。世尊告诉阿难和众位弟子:“一切法都是无常的,谁能长存不灭呢?我为你们该做的都已经做了,该说的也都说了,你们要做的就是勤奋精进地修行,何必为此忧伤、悲戚呢?这样做对修行是毫无益处的。”

学文解读

那么佛答应了魔王的要求,准备入涅槃。那么阿难啊,就因为这个事情的征兆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一颗大树遍布在虚空之中,枝叶葱郁,花果茂盛,黎民百姓无不蒙受他的恩惠。这棵树有种种奇妙的功德,多得数不胜数。

那么这个场景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呀,如果我们想利益众生,我们必须就像佛一样,成就种种的功德,开启无量的智慧,福德智慧必须都圆满。就像这棵大树一样,有力量,有能力,能够给众生以实际的益处,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给众生以帮助呀。无论是说法启迪众生,无论是给众生以种种的胜妙的帮助,众生都能够从佛法里边受益。为什么能受益呢?那就是因为佛无量无边的福德智慧呀。

那么和现在的人相比较,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人要发愿利益众生,很多人也出来讲说佛法。但是后世呀,我们很难再看到有哪一位人能够做到像佛那样,普遍、圆满、广大、持久地利益众生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准备好呀。我们看每个人,说实在话都差不多呀,都长了两个眼睛一个嘴巴,长了一个脑袋,两只手两只脚,都差不多呀。怎么可能说,这里边谁度化了谁了呢?区别在哪里呢?区别不在这个身体,区别就在于我们内在的修证力量。差别在这儿呀。

我们学了《佛本生故事》就知道,佛累生累世用自己的生命去学习佛法,去积累真理,用无量的物质、用自己的身体贡献出来去服务大众,无量无边的时间做这样的事情,来成就、庄严自己,庄严佛果,才有了度众生的种种的威力,种种的福德,种种的智慧呀。就像阿难在梦中梦到的这样,有了佛,黎民百姓、无量众生都能够得到佛的庇护,得到佛的教化,都能够迅速地在佛的教化下成就、成熟啊。

没有佛,我们想成就,不容易呀。就像什么呢?就像梦中说的“这时忽然刮起一阵旋风,狠狠地吹荡这棵树,树叶被吹地破碎不堪,如微尘一般消失在力士族人居住的地方,一切众生无不因此而悲伤哀悼”。为什么呢?因为大家没有依靠了,大家没有佛来帮助我们了,要自己面对这个世间的种种风雨了。

大家要明白,有佛和没佛,那差距大了。我们经常说,我们现在是末法时期。末法呀,我想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佛涅槃了。虽然依然有佛经作为我们的指导,有佛的戒律作为我们的依靠,还有很多祖师来教化我们,但是,所有的这些都不如佛当年在世,用他无量无边的智慧福德、威神力来庇护众生。差距我想就差在这里。当然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根性慢慢地呀,和正法时期众生的根性,也差得越来越远了。

那么阿难看到这个梦,就联想到可能佛要涅槃,于是就来到佛前问佛。佛说:是这样的,在三个月以后我就要入涅槃了,所以呢刚才就问你,如果能够住世一劫。你没有回答呀,问了三遍你没有回答。那么魔王来要求我入涅槃,我已经答应他了。平等,在佛面前,冤亲平等。没有因为这是弟子,那是魔王而有区别,冤亲平等。

这时候阿难呀,心中哀恸慌乱,精神恍惚,无法控制自己。其他弟子也都是心情悲痛,来到佛前。那么佛告诉弟子:“一切法都是无常的,谁能长存不灭呢?”这是告诉大家,佛也要涅槃,你们大众将来也要涅槃,世间上一切的生命也要涅槃,也要有生死,这是自然规律,没必要悲伤痛苦。

那么对于佛来说,为大众做的事都已经做了,该说的法全说了,说实在话,没有更多的事可做了,再做呢,无非就是重复。我们看,以后有机会我们看《阿含经》就知道了,佛为众生说四谛法,反复地说,不停地说。就这一个法,针对不同人说了无数次,已经说了无数遍。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都做了,没有什么遗憾了。

最关键的是什么呢?最关键的大家要依照佛的教诲,勤奋精进修行,这是最关键的。因为佛法已经流传下来了,立下了,立到现在两三千年依然存在,关键是什么呢?关键是大众依教奉行,而不是惦记着佛在世不在世。佛在世你不修也无用,佛不在世如果我们依教奉行,依然能够成就。关键在这儿呀。

三生石上话前因:李源与圆泽禅师的两世缘

唐朝代宗时候的京都,河南洛阳城内,有一佛寺名叫惠林寺,原先是已故光禄卿李憕的府第,由其子李源捐献而成为佛寺。唐朝因安禄山叛变,东都洛阳被陷,李憕据守府中,不肯降贼,因寡不敌众而被杀死。他的儿子李源年少的时候,以贵族子弟,生活豪奢,交游甚广,嗜好音乐,善于歌唱,在当时很有点名气。但是自从他的父亲李憕死节之后,他心中非常悲痛愤慨!于是发誓:不做官、不娶亲、不吃肉,独身居住惠林寺中五十多年,成为一个在家修行居士。寺中住持圆泽禅师,善于经营寺产,且懂音乐,与李源成为知己好友,两人整天相对交谈,总是说个没完,人家亦不知道他们谈些什么?

有一天,他们两人相约去游历四川的峨嵋、青城二大名山。李源要经由湖北乘船从水路溯江而上,进入四川;圆泽要取道陕西的长安与斜谷,经陆路入川。二人意见不同争持了半年,李源的心事,圆泽能知道,而圆泽的心事,则李源不知,可是圆泽又不便讲出来,结果李源坚持他的意见,而且振振有词的说:“我已经发誓不做官,断绝与官场中人的来往,现在怎么可以再去京都长安呢?要是遇见那批官场中人怎么办?他们以为我改变了主意了。”圆泽听了他的这一段话,半天才叹口气说:“一个人的行动是不由自主的啊!”(意思是业力不能改变了)只好依照李源的话,向湖北进发。船儿行到南浦地方,因为要准备上滩,于是天不黑就靠岸停船,从船舱望见岸上一个穿缎衣裤的妇人,肩负着瓦瓮到河下来取水,圆泽一见她就流着眼泪说:“我不肯走水路就是因为怕遇见她哟!”李源不了解而又很吃惊的问:“我们一路上看见的女人不少,为何您就怕看见她呢?”圆泽哭丧着脸说:“这妇人姓王,我应该做她的儿子,她已经怀三年了,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就很久生不下来,现在既然遇见了,那就不能再逃避,只好去投胎了。希望您以符咒相助,催生快产,请您在这里多留几天,帮忙料理我的身后事。到了三朝日,请您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过后十三年的中秋月夜,再请您到杭州天竺寺外,我们还可以再度相见。”李源听完这一段话,心中非常后悔而又很难过,一边流着眼泪,一边为圆泽准备沐浴,更换衣服,一切完毕之后,到了傍晚的时候,圆泽当真死了。

李源使用催生符咒,使王氏女人很快而又平安地生下一男婴,这便是圆泽的第二生了。等到三朝日李源去王家访问说明来意,要求抱出婴儿一见,王家立刻许可,当李源抱婴儿在手时,果然一笑,李源却不禁泪流满面,便将详细情形告诉王家,王家也就拿出钱来将圆泽安葬于山下。

李源亦无心独自游川了,于是转回洛阳,抵达惠林寺时,才知道圆泽早写了遗书,叫他的徒弟交给李源,交代后事。李源等着到了第十三个年头,便南下向杭州西湖出发,准备赴八月十五日中秋夜在天竺寺外相会之约。李源先到寺外等候,那晚月光明亮,忽然听到葛洪井旁传来歌声,只见一个十几岁的牧童头上挽着双髻,身穿短衣,骑在牛背,手持竹棍敲着牛角口唱山歌:“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李源一听到这只歌,知道牧童就是圆泽,便大声的说:“泽公您好!”只见牧童远远答话:“李公真有信用,这么远来辛苦您啦!不过您的俗缘还没有完了,请你不要过来,你我前途不相同,不能接近,如果您能精勤修行而不堕落的话,将来我们还有相见的机会,珍重!”牧童带转牛头,口唱山歌而去,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牧童的歌声渐渐远了,也不知他往何处而去,这牧童便是圆泽的后身。

李源于是转回洛阳,仍然居住惠林寺中,两年之后,有大臣李德裕向唐代宗保奏:李源为忠臣之子,很是尽孝,请予以官职。代宗准奏,封李源为谏议大夫。这便是李源所未能了脱的俗缘,但是,李源确实已经看破世情,淡泊名利,不肯就职,竟然老死在惠林寺中,死的时候,已经八十岁了。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