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生善缘中心 > 城市分站 > 介休市哪里适合放生兔
介休市哪里适合放生兔
发表日期:2022-12-01 09:07|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914次
本文摘要: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也是当前中国佛教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佛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过程。由此而言,佛教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

由中国佛教协会与上海佛教协会主办,上海玉佛禅寺承办的关于“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讨会”,于2000年9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召开。这是我国佛教界的一次盛会。会上,来自各地的佛教界和学术界代表,对当前我国佛教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佛教能否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及如何适应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佛教能否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回答是肯定的。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中国佛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过程。佛教文化现在已经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佛教传入初期,由于教义思想和修行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中国传统思想和民间习俗不同,因而引起了当时人们的反对。例如,出家弃俗的修行被人们认为不符合中国传统孝道思想,毁服剃发被认为不合中国的礼法(中国封建社会对服饰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不拜王者被认为是不忠,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引起多次重大争论。这种争论一直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在这期间,正是由于前辈高僧大德不断吸收融合中国的传统思想,协调佛教与中国社会的各种关系,才使佛教渐渐适应中国社会发展而延续至今。与此同时,中国佛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教化众生的特色,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中的有益部分,形成了自己的许多优良传统,因而赢得了广大民众的信仰。例如,佛教界遵循佛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遗教,实践五戒十善之修行之道,举办济贫救困的慈善事业,此慈善精神化导众生,引导众生抑恶扬善,以达净化人心,提升道德情操的目的。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还是很初步的。与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现阶段的经济还相对落后,生产力还没有充分发展,存在着大量农业人口,国民基础教育水平不高,社会上还存在许多不如人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以“慈悲喜舍”和“普渡众生”之精神积极入世,用佛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遗教来化导众生,以五戒十善和四摄六度之教义,劝人行善,不仅能够起到净化人心的作用,还可消除人的心理和情绪之紧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矛盾的作用,从而为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一定作用。这正与政府一直提倡的“精神文明”宗旨相合,这也证明了佛教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也是当前中国佛教发展的必经之路。佛教是出世的宗教,佛教徒修行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超越现世的;但佛教徒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其修行也离不开现实社会。祖师曾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既不离世间而行,就必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


佛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从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优良传统的角度来看,应当大力发挥佛教中有关伦理道德的教义思想,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佛教伦理是佛教关于道德理论、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的教义学说,是佛教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伦理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渐渐形成。佛教教义十分重视修行者的身心修养与道德实践,以五戒(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说谎话、不搬弄是非、不说脏话粗话、不说华而不实之辞、不贪欲、不嗔怒、不邪见)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大乘佛教除了追求个人解脱之外,还以慈悲为道德原则,以“六度四摄”(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和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和同事摄)为道德实践准则,强调“普渡众生”,于一切众生不生嗔恚之心,具有愿为解救苦海中受苦受难的众生而下地狱的精神,以证得无上之觉悟为其最高道德理想。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是中国佛教教义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佛教在中国社会的传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又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佛教伦理思想和道德学说通过文学、艺术、戏曲等各种传播媒体,在民间流行广泛。


今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佛教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对于社会上部分民众,还具有吸引力和约束力,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这是佛教能够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是“与乐、拔苦”的意思。能够给与众生欢乐,解救众生痛苦,这就是慈悲。这种道德精神在现代社会,也需要大力发扬。现代社会虽然物质生活已经非常丰富,但毕竟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在贫困中,物质需求远远还未达到人们期望的丰富程度,更不用说还有许多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这一切都需要人人献出一份爱心。现代社会强调爱的奉献,这与佛教所说的慈悲精神,在精神上是一致的。


佛教讲众生平等,这种思想在当代社会也有一定价值。平等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更是文明社会的标志。商品交换的原则是等价交换,这一原则后面的人文精神,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当是平等精神在经济活动中的发扬。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遵循平等的道德准则,国与国之间也需要建立平等的关系。由此可见,佛教的平等观,在当代社会同样具有其应有的价值。


佛教的道德修行和道德实践的内容,大多体现在佛教戒律中。佛教的戒律中一些最基本的内容,如不杀生,不偷盗,不说谎话,等等,应该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本质的体现,这在当代社会也是适用的。此外,诸如“止恶扬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教义,在当代社会都是值得发扬的。


佛教是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佛教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不能违反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适应环境,才能在社会和发展。二千多年来,佛教就是在与社会适应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今天,面临着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佛教也必须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形势,才能生存并发挥自己的作用。由此而言,佛教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佛教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杀生引来祸端,放生吃素神奇愈病

阿少前世修的福报很大,所以今生家产上亿,可是他现在却靠杀害众生来赚钱养家,他每天早晨都会购买大量海鲜,并按照客人所喜欢的方式进行烹调;很多有钱的老板都是专门到阿少这里吃新鲜的创意料理的,并且经常和阿少一起讨论各式各样的料理方法。

阿少高达数亿的营业额可都是用杀害无数众生的生命换来的,如此深重的罪业,生生世世都无法还得清,杀生的果报慢慢降临到了阿少身上。他的眼睛开始发痒,痛苦不堪,眼睛几乎都要抓烂了,去了好多家医院,连医生都没有办法治好。果报还降临到了阿少家中,他的女儿个性突然转变,也不跟人家玩,也不爱和人说话,一见到人便显得恐惧不安。后来阿少的太太开始学习佛法,这才知道家中遭遇的众多不幸是由于阿少杀生过多,杀业太重而遭受的果报,于是她便劝说阿少行善放生。

从那天起,阿少把房子卖掉,将财产拿去大布施,如放生、供斋、供养法会、印佛像、印经等,见到协会里有什么可以做的都会尽量去做,回向给过去所杀害的一切众生。自从阿少礼佛吃素以后,他的眼病竟然痊愈了,女儿的病情也一天天好转,佛力真是不可思议啊!

评语:

世人常常因为金钱的诱惑而广造恶业,到功成名就的时候,总认为是自己的聪明和能力所致,然而果报是因缘和合而成的。如果从事杀害众生的工作,那我们的福报一定会打折扣,由多变少,不如意的事会渐渐增多,等到福报用完的时候,灾难就会降临,人们必需自我警惕啊!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