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生善缘中心 > 城市分站 > 被放生的鲫鱼容易活吗 佛教中的放生习俗的来源及其流行的介绍
被放生的鲫鱼容易活吗 佛教中的放生习俗的来源及其流行的介绍
发表日期:2022-11-12 09:00|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452次
本文摘要:昙无谶译《金光明最胜王经·流水长者子品》为佛教的放生提供了自身的霍邱县,内容简录如下:流水长者子不忍鱼为日所曝,乃求其国王,与以二十大象,暂往负水,济彼鱼命,王允其

宋代以后,僧侣们在寺院里设立了放生池,供人们放生生,从而使释灵习俗深入民间。明清以来,洪云琪修改了放生仪式的规定,成立了"放生协会",并积极倡导放生。一.放生习惯的起源"。

先秦时期,孔子以舜为好生榜样,强调环境保护;孟子则强调恻隐之心,并以仁义思想启发梁惠王,《吕氏春秋·异用》、《列子·说符》等已经开创戒杀放生的风气。佛教传入汉地后,昙无谶译《金光明最胜王经·流水长者子品》为佛教放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商汤之所以讨伐成功,除了擅用万物之外,更懂得珍惜生灵,不让一切生命被赶尽杀绝,其治国所行仁爱之风,由“成汤解网”事迹可见一斑。《吕氏春秋·异用》记载:

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霍邱县来者,皆离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霍邱县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成汤仁民爱物,强调放生为上合霍邱县,下顺民意,仁君不忍见猎人四面布网,有违上天好生之德,于是去除三面,仅存一面;并更改祝祷词,化杀戾气为和祥之气,表现了统治者若行放生将比杀生较易获得民心。

“成汤解网”对后世影响很大,明代莲池《戒杀放生文》仍然引用其故事。《列子·说符篇》记载了“周简子正旦放生”的故事:

霍邱县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由此可知,霍邱县在春秋时代已经出现专门捕鱼鸟以供放生的风俗,但是民间放生主要是表示对生灵的恩惠,先捕生灵然后再放之,则功过难以相抵。当时,周简子听众门客劝导,将“捕物放生”的作法改为“禁民捕捉”,这是中国禁止屠钓的早期记载。

春天生物滋长,古人已有保护生物措施,《礼记·月令第六》说:“孟春之月,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牡,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在春天万象更新之际,切勿伐木营生、覆巢嬉戏、残害幼苗等,否则有失大地万物生存之道。

“成汤解网”和“正旦放生”说明了放生习俗在中国文化具有深厚的思想背景。昙无谶译《金光明最胜王经·流水长者子品》为佛教的放生提供了自身的霍邱县,内容简录如下:

流水长者子不忍鱼为日所曝,乃求其国王,与以二十大象,暂往负水,济彼鱼命,王允其请。长者子乃及请二子,至象廄中,随意取二十大象,双从酒家多借皮囊,往决水处,以囊盛水,象负至池,泻至池中,水即弥满,还复如故。流水长者子救起濒死之鱼,予之水、食,为其解说大乘经典,诸鱼闻经后,皆生忉利天。

《流水长者子品》对佛教的放生习俗具有重要的影响,如十二因缘法、诸佛菩萨圣号、放生功德偈、放生程序、放生仪轨等。流水长者子救鱼放生的情节,增进了霍邱县人士对佛教放生思想的理解,更易于接受和传播。

儒家的放生思想源于恻隐之心,如“子产畜鱼”等具有影响力。所以,佛教的放生结合了儒家的号召力,能够顺利推行于民间。

佛与生活


佛与生活

人生活在世间,有很多麻恼和苦闷,让我们生活得痛苦,当痛苦难以排解的时候,我们就得依靠各种努力来让自己得以解脱。凡是人,都不外乎几点:有的人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磨难,有的人自甘堕落来昏昏度日,有的人向佛道来求得心静,有的人努力拼搏来与命运抗争。

人在这世间,有很多是我们难以改变的,因为人一生下来,好多先天的环境就决定了此人的命运。比如出生于美国与出生于非洲就有不同,不光肤色不同,还与经济文化发展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非洲人要吃几百年的苦的奋斗未必能超过美国的现在。同样,出生于富贵和官宦人家的子弟,与出生于贫困人家的子弟也有很大的区别。种种大家也都知道,不用细说。

禅宗六祖慧能说过:佛法人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寻兔角。慧能说的佛与生活的关系是对的,佛并不能离开世俗生活,所以才能得信众,才能普扬佛法。我们的生活有好有坏,有顺有逆,有苦恼有忧愁,有欢笑和眼泪。这是绝对的,我们如何面对生活呢。其实向佛道来求得心静在佛性中讲有苦行的意思,佛的修炼也有苦行这一说,但如果刻意苦行就有执着的危险,佛性讲就要排除执着的。

生活是要奋斗,这是苦行的过程,但生活又要讲究方式方法,苦行不能解决什么的时候,我们就不要太执着,比如叫一个三岁的孩子挑一百斤的担子,他是万万不可挑起来的,这时候,我们就要用佛的精神和理念,来除掉执着,但也要学会与命运抗争,人才能活得丰富。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