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生善缘中心 > 城市分站 > 孟州市孟州市区哪里可以放生
孟州市孟州市区哪里可以放生
发表日期:2023-04-03 15:02|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996次
本文摘要:真禅法师:佛法与人生 佛教与慈善 大菩文化上海讯 真禅法师曾为为四众弟子开示佛法与人生,在讲到佛教与慈善之间的关系时法师说: 佛法要求我们广作资生福利事业,因而提出了“

真禅法师:佛法与人生 佛教与慈善

大菩文化上海讯 真禅法师曾为为四众弟子开示佛法与人生,在讲到佛教与慈善之间的关系时法师说:

佛法要求我们广作资生福利事业,因而提出了“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的教义。所谓“四重恩”,即父母恩、众生恩、国主恩和三宝恩。所谓“三涂苦”,即火涂苦(地狱道苦)、刀涂苦(饿鬼道苦)、血涂苦(畜生道苦)。这里所讲的“报四重恩”、“济三涂苦”,都是资生福利事业。

《法华经》说:“资生业等,皆顺正法。”《大智度论》也说:“一切资生事业悉是佛道。”这都是说,以一切衣食住等资助他人之生命者,就是佛所说的正法,也就是成佛之道。资生福利事业,不仅直接利乐众生,而且有助于道德的提高和完善。

我们佛教徒救济伤残、衰老、孤儿、寡母等不幸者的义举,不仅是佛教慈悲情怀的流露,也体现出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舍己为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尊严。所以,资生福利事业,是内益于己,外益于人,生益于时,死益于后的伟大事业。它既体现了佛法的根本精神,也适应了新时代的道德要求。因为,通过这一利生实践,有助于形成有难共当、有苦共担的社会风尚,有助于创造和乐共处、相亲相爱的社会氛围,可以引导人们向善、向上,从而使整个社会变得更文明、更美好。

正是由于资生福利事业如此有益于社会、人生,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我们一贯十分重视资生福利事业。十多年来,我们上海市佛教界共向社会福利机构、慈善事业、文化教育事业和灾区人民捐献了人民币600余万元,其中我个人和代表玉佛寺就捐献了人民币约400余万元。1988年,我在上海市儿童福利院设立了“真禅法师残疾儿童福利基金”,逐年捐赠,累计达人民币110余万元。1993年6月,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用这笔基金创立了一所“真禅学校”,共设十二个班级,可容纳学生二百名左右。1994年5月,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立,我代表玉佛寺一次就向该基金会捐赠了20万元人民币。1991年,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遭受严重水灾,上海市佛教界向灾区人民捐赠人民币100余万元,其中我和玉佛寺共捐赠70余万元,棉被1000条。此外,亚运会、希望工程等等,我们上海佛教界,包括玉佛寺都进行了捐献。

由于我们在资生福利事业方面作了一定的努力,各有关部门给我们以极大的荣誉,纷纷赠以锦旗、奖状及捐赠证书。上海市民政局聘我为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名誉院长,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评定我为热情支持普教事业发展的社会活动家。关心和支持资生福利事业,是我们每个佛教徒的神圣职责。十多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作出了一点贡献。但我知道,这些捐赠,只是沧海中的一滴水。可是滴水汇总,可以成为巨川大海。所以我在每次捐赠之后,身心感到无比的愉快和踏实。为此,在我有生之年,将继续不断地努力,资助上海市残疾人福利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同时,我还打算今后每年从我的积蓄和弟子们供养我的香仪中,拿出一部份用于刻印经书、出版佛学著述,以广结众缘,推动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

以上所谈的,都是佛法与人生有关的重要问题,其他与人生有关的问题还有很多,限于时间关系,不多谈了。这里再简单地提一下,如各地名山大川所留下的许多佛教遗迹,点缀着我们祖国的美好山河,今天都成为旅游胜地,为人们所观光和欣赏。这也是佛法有益于人生的事。

相关阅读:

真禅法师:佛教界的慈善家

真禅法师:佛教资生福利事业与精神文明

《菩提道次第广论》:成就菩提之道路

编辑推荐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三层意思:出离心、菩提心和清净心。出离心,就是厌离三有,希求涅槃的心,也名“求解脱心。”学佛的人,若没有真正的出离心,所做的一切功德,只能成为感人无善趣的因,不能成为解脱生死的正因。若以出离心为发起(动机),或为出离心所摄持(掌握)。所做不论大小何种功德.就是布施畜生一把粗糠,或经一日一夜受持一戒,都成为解脱生死的资粮。菩提心,就是总观三界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无有出期,为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求志证得无上菩提。学佛的人,若未发起大菩提心,所修一切功德,或堕生死,或堕小乘,都不能作成佛的正因。这个人也不能算是大乘人。若发起了大菩提心,虽然没有其他功德。也可称为菩萨;所做任何善事,都能成为成佛的资粮。所以在上士道中,修菩提心最重要。清净心,也称为离增益,损减二边的“中道正见”。万法依因缘而生,本来没有独立的实性,众生由无始传来的妄执习气,把无实性执为实有。就是“增益执”。一切法虽无实性,但依一定的因缘。决定当生,并非全无。若说万法既无实性,就该什么都没有,这就是“损减执”。这“断”、“常”二边,均不合于真理。

作者简介

宗喀巴(1357~1419)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佛教理论家。在我国西藏、青海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内蒙、甘肃、北京等地区的喇嘛寺院里,都有宗喀巴塑像,有的是泥塑涂金,有的是以钢铸成。宗喀巴本名罗桑扎巴(善慧称吉祥),这是受沙弥戒时的名称。青海湟中县人,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10月10日,生于宗喀的一个佛教家庭,父亲名叫达尔喀且鲁崩格,母亲名叫馨茂阿却,两个人都是很虔诚的佛教徒。卒于明代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10月25日,享年63岁。因藏语称湟中(今塔尔寺所在地一带)为“宗喀”,故被尊称为宗喀巴。

译者简介

法尊 (1902~1980) 近代高僧。俗姓温,字妙贵。历任中国佛协常务理事、中国佛学院副院长、院长之职。1980年圆寂。通晓藏文,译著甚多,主要有《菩提道次第论》、《密宗道次第论》、《辨了不了义论》、《大毗婆沙论》等。

目录

菩提道次第广沦卷一(听闻轨理 亲近善士)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二(道前基础 修习轨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三(道前基础 道次引导)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四(下士道 三恶趣苦)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五(下士道 深信业果)

菩提道次第广沦卷六(中士道 思维苦谛)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七(中士道 十二缘起)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八(上士道 菩提心次第)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九(上士道 仪轨受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上士道 学菩萨行)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一(上士道 布施波罗蜜)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二(上士道 精进波罗蜜)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三(上士道 般若波罗蜜)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四(上士道 奢摩他)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五(上士道 奢摩他)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六(上士道 奢摩他)

菩提道次第广沦卷十七(上士道 毗钵舍那)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八(上士道 毗钵舍那)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九(上士道 毗钵舍那)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二十(上士道 毗钵舍那)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二十一(上士道 毗钵舍那)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二十二(上士道 毗钵舍那)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二十三(上士道 毗钵舍那)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二十四(上士道 毗钵舍那)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出版后记

精彩文摘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一

“藏语” 南无姑如曼殊廓喀耶

“汉译” 敬礼尊重《妙音》

俱胝圆满妙善所生身,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

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于是释迦尊主稽首礼。

是无等师最胜子 荷佛一切事业担

现化游戏无量土 礼阿逸多及妙音

如极难量胜者教 造释密意赡部严

名称遍扬于三地 我礼龙猛无著足

摄二大车善传流 深见广行无错谬

圆满道心教授藏 敬礼持彼然灯智

遍视无央佛语目 贤种趣脱最胜阶

悲动方便善开显 敬礼此诸善知识

今勤瑜伽多寡闻 广闻不善于修要

观视佛语多片眼 复乏理辩教义力

故离智者欢喜道 圆满教要胜教授

见已释此大车道 故我心意遍勇喜

诸有遍执暗未覆 具辨善恶妙慧力

欲令暇身不唐捐 诸具善者专励听

此中总摄一切佛语扼要,遍摄《龙猛》、《无著》二大车之道轨。往趣一切种智地位胜士法范,三种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无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门中,导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谓此中所诠诸法。

此中传有二派释仪:《胜那兰陀》诸智论师,许由三种清净门中诠释正法,谓:一、轨范语净 二、学者相续净 三、所说法清净。后时,《止迦摩啰室啰》圣教盛行,彼诸智者则许三种而为初要,谓:一、正法造者殊胜 二、正法殊胜 三、如何讲闻彼法规理。今于此中,应如何后释。

由是菩提道次引导分四:

甲一、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

甲二、令于教授起敬重故,开示其法殊胜

甲三、如何说闻二种殊胜相应正法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

......

下载链接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