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生善缘中心 > 城市分站 > 滦南县放生
滦南县放生
发表日期:2023-03-30 16:57|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368次
本文摘要:目录第一篇各有姻缘莫羡他人被抛弃的书生修成正果的和尚信徒做梦骗子与山羊整修寺庙蛇与乌龟选妻子雪窦非信差从河面上走过去行脚的小沙弥荷叶有什么不同树和叶子的三世情缘第

  来去平淡的人生

  幻生老法师圆寂快三个月了,每想到未能参加他的告别式,送他最后一程,内心不免有遗憾之感。幻公临命终时,我在德州佛教书院讲“空义的起源与开展”,没有来得及看他最后一面,而他荼毗之期,我已飞到新加坡,在演公的纪念堂,以“从中观思想辩二谛空有”为题,为诸学员作六天的讲解。事实的因缘如此,理智的深思,四大本空,色身幻生幻灭,送与不送,都是如幻如化,随顺如幻的因缘,能送就送,不能送又何必强求而徒增苦恼呢?幻公自知无常已至,预立遗嘱:“往生后不登报,不发讣闻,不收奠仪,不收联幛,不收花圈、花篮,不请人封棺,不说法举火。平平淡淡地来,平平淡淡地去,度过平淡的一生。”真是人如其名,来也平淡,去也平淡,来去之间,一生都平淡。这就是吾公对“幻生”一名的注解,也是他的夫子自道,自我一生的素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梦幻的人生,没有什么值得计较和执着的。但这绝非消极的人生观:凡事不用认真,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游戏人间吧!在师友的心目中,幻公是一位最细心,最用心的人:二十出头的青年僧,即被长辈委以重任,主编“人生”、“海潮音”。他精研玄奘大师的历史,在中央日报副刊,发表史学考证的文章;在佛学院,专讲因明、唯识学。如此的深厚学养,岂是泛泛之辈,笼统佛性,颟顸真如的讲经法师所能望其项背;幻公的一生,看似平淡,没有世俗多姿多彩、轰轰烈烈的功名成就,但他在佛法中的真修实学,从幻生幻灭的缘起,体验不生不灭的空性;藉多病的幻躯,长养坚实的清净法身。这样的积学无限,精进不已的平淡人生,委实永远值得后人怀念和学习!

  生灭及不生灭是一?

  佛说三法印:无常、无我、无生。偈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法的常道,观世间无常,发出离心,修四谛与缘起的法门,终于解脱生死,达到涅盘寂灭的境界。大乘佛法兴起,直观无常生灭的当体即是不生不灭,知苦而不厌,发菩提心,于无量阿僧只劫中,广修六度与四摄的悲济行,最后福慧圆满,究竟成佛。

  修学佛法的目的是舍离生死此岸,到达涅盘彼岸。生死界是生灭法,生灭法如幻如化;涅盘界是不生灭法,不生灭法真常妙有,非如幻如化。依般若经说,这是佛陀的善巧方便,为初学者作如是次第分别。对于久学的菩萨,即直指:生死如幻如化,涅盘如幻如化,纵有一法胜于涅盘,也是如幻如化。故此,中论颂言:“涅盘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盘,亦无少分别;涅盘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

  生灭法如幻如化,道理很明白,人人都懂得;不生不灭的涅盘法,说它也是如幻如化,多么难解而令人感到惶惑不安!学佛既为出离世间,趣向涅盘,结果得来的是:涅盘与世间,无有少分别,都同样地是如幻如化,未免太令人失望!曾有念佛的信徒问我:“念佛、求佛、见佛、生西方是我学佛最大的愿望。但金刚经却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甚至于明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那么我还要继续念佛吗?五浊恶世的娑婆界,多忧多苦,如幻如化;发心修行,辛辛苦苦地念佛,好不容易才到达西方的安乐国,最后得来的也是如幻如化的虚妄相。”我安慰他:不要半途而废,一心念佛,净念相继,净业成就,往生净土。这是如来金口所宣,念佛成佛,净因净果,真实不虚。中观思想:世俗假名有,胜义毕竟空。依世俗说世俗,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如净土经论所描述,绝非美丽的谎言;即使是如幻如化,也不是子虚乌有,龟毛兔角之类。至于毕竟空中,绝诸戏论,毫无想像的空间,何况语言文字!”

  生灭及不生灭,看来似乎相反,但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肯定地说,二者其实是一。这是从缘起性空的深义,直探无常生灭与涅盘不生不灭的原意,打破世间与出世间的界限,会通三法印与一实相印,平息大乘与小乘对立之诤。依名相解说生灭,生住异灭,是有为相;无为是不生不灭的。但约空性说,有为性空,无为性空;有为实性即是无为,不是离有为外,另有实体的无为。有为生灭,无为不生不灭,也即如上所引的,生灭如化,不生灭不如化,乃为初学者的方便说;究竟说来,生灭即是不生灭。贯通此无常生灭与涅盘寂灭的差别而为一的是空。常空、我空、生死空。如观色等五蕴,若色若心,身心诸法皆是念念无常;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即空;“空即是无生无灭,无生无灭及生灭,其实是一,说有广略。”无我,人无我、法无我;无我即是空,人空、法空。无常者,常性不可得,是谓常空。涅盘即无生,无生即无灭;无生无灭,是谓诸法实相──空性。由此可见,无常、无我、无生,同是空义的内容,即一而三,即三而一,不过开合、广略之别而已。

  依二谛明生灭与不生灭

  二谛,一般解说有:凡圣二谛与事理二谛。凡情所有的常识境界,名世俗谛;圣智所知的特殊境界,名胜义谛。这是约凡夫与圣人的差别,分世俗与胜义,名凡圣二谛。圣者离惑证真,悟入诸法空性,是胜义谛;即真而不碍俗,回到现实的世间,与常人一样的知因果,明善恶,辨是非,只是不像凡夫的自性妄执,是谓世俗谛。

  部派佛教里对二谛有不同的看法:一、约四谛言,前二谛是世俗,后二谛是胜义。这是“俗有真实”的说出世部所主张。二、大众系等即认为:前三谛是世俗,唯一道谛是胜义。三、一说部的见解:唯一切法空非我理是胜义谛,四谛皆是世俗摄。四、一切有部自宗是主张:事理二谛,世俗唯是假名施设,空无我理才是胜义,所以四谛皆有世俗与胜义;事相的施设范畴,皆名世俗谛,胜义是绝施设,不可安立的。大乘空有二宗,中观肯定:世俗假名有,胜义毕竟空。唯识从三自性分别;遍计与依他为世俗,但以遍计执性空,而依他起是自相有;圆成实性,空却遍计执而显的实性,空而不空。真常思想,世俗皆空,胜义妙有。大乘三系的二谛空有分别,大意如此。

  至于本题的生灭与不生灭,浅显地说,生灭是世俗谛,不生灭是胜义谛。如缘起的定律:“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缘起的内容: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缘老死。这一缘起的流转门,即缘起的生灭,是世俗谛。反之,“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即行灭,乃至生灭即老死灭。这一缘起的还灭门,即缘起的寂灭,是胜义谛。约大期生灭义,众生的生而后死,死而又生,生生不已的现象,总名为生;圣者灭尽苦因苦果,无始以来的生死,到此为止,未来不再受生死的流转,是名为灭。简言之,“无明所覆,爱结所系”的生死界是生;生死更无缘,爱尽涅盘的圣境是灭。生者因缘生,起惑造业,生死不息;灭者因缘灭,惑业不起,如油尽灯灭。生者必灭,终归于灭,灭才是最后归宿。实则,诸法从本以来,无生无灭,如大海本性寂静,因强风而起波浪;今风平而归浪静,还原于大海的本性。是故,生灭如幻,如幻的生灭即是不生不灭。

  中论颂开宗明义,直示缘起的八不中道,以此能善灭诸戏论。据实而言,单一不生不灭,即能显中道,离诸二边,绝一切戏论。不生不灭,实具二谛,不仅胜义而已。从缘起性空的中观见,胜义谛中自性毕竟空,生无自性,灭无自性;通达生灭自性空,即悟入第一义谛。世俗谛中,缘起如幻有;有生死、有涅盘、有凡夫、有圣人、有四谛、有三宝、有善恶、有业报…。此世俗的假名,而无胜义自性;假名有与自性空,世俗有与胜义空,二者相融而不相碍。换言之,有者空中之有,依空立有,名如幻假有;空者有中之空,依有明空,名胜义空。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谓空有无碍观。生灭,于胜义谛中,绝无自性,是故不生不灭;于世俗谛中,缘生缘灭,同样是无生灭自性可得。故此,不生不灭,不但胜义谛中如是,世俗谛中亦复如是。本文“幻生幻灭即是不生不灭”,即为阐述世俗与胜义,空与有不二的中道义。

  幻生不生、幻灭不灭、乘愿再来吧!

  今天是农历年初一,四众弟子集合在大雄宝殿,称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梵音嘹亮,响彻云霄,现前居于兜率内院的幻公,您应该听见了。在称颂弥勒赞偈之前,先唱“龙华三会愿相逢,演说法真宗”。静心冥思一生补处的最后身菩萨,降生人间龙华三会,说法度众生的盛况,多么令人神往!幻公以他慎密的头脑,卓越的智慧,研究唯识及其思想史,弘传瑜伽大乘的经论,为教内一位难得的善知识。近几年来,应学众之请,在他自创的能仁精舍,开讲成唯识论和杂阿含经论会编。希望有人发心整理成书,不久会有一部‘幻生法师遗着’出版。幻公数十寒暑的研究成果,已于十二年前亲自编成‘沧海文集’三大册,计一百十余万言;另有二十万言,以搜集不易,尚不在文集内。幻公一向体弱多病,胃病、心脏病,大病小病不离身。但为法忘躯的精神,实为其他健壮者所不及。他的精心杰作,篇篇可读,字字珠玑,是可传世的法宝。在幻公圆寂后的初旬,后学应妙林杂志主编净明学长之约,草成“看似无情总有情”一文,以告海内外师友:幻公化缘已毕,亲近弥勒慈尊去了。今依中观义,匆匆完成此稿。既然生也如幻生,灭也如幻灭,惟愿吾公乘愿再来,度如幻众生吧!

  岁次甲申(西元2004)年正月初一

  写于山脚丈室

《放一些禅在爱情里》:学会爱与付出

编辑推荐

爱情路上,有的人,因爱而困惑,爱得真诚却往往追求不到,有时得到了也会失去;有的人,看似一路顺境,爱情婚姻皆如意,谁料遭遇中年危机,一沉不起……当你在爱情路上遇到这些“荆棘”时,一颗禅心,一句禅语,便能将其悄然化解,令你释然。

本书不是让每个人去参禅、修禅,而是以禅的智慧故事开阔你的心胸、思维,诠释贴近人们生活的现代爱情故事,让读者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顿悟——爱情有它自身的尺度与距离,只有学会正确看待姻缘;坦然面对得失;以清凉之水洗去尘埃,化解心中阴霾;认清爱情的真意,学会爱与付出;懂得知足、感恩;珍惜当下,享受爱情……才能让自己的爱情更圆融、更美满。爱情纷扰,禅心如水。禅从来就不讲“束缚”二字,真正的爱不是彼此约束,而是让对方找到幸福。与其为爱情建立一座牢不可摧的城堡,不如敞开大门,让想出去的人出去,想进来的人进来。

内容简介

禅如一瓢清凉之水,它无色无味,却可以调剂爱情中酸、甜、苦、辣、成五种滋味。若觉得爱情太成了,加一瓢清凉之水,让它变淡一些;太辣了,加一瓢清凉之水,就不会觉得那么辣;太苦了,也可以加一瓢清凉之水,让它变得不那么苦。

在缘分的聚散中,我们能做的只是随缘而定,在该拿起时拿起,该珍惜时珍惜,该放下时放下。返本还原便到家,亦无玄妙可称夸。湛然一片真如性,迷失皆因一念差。

目录

第一篇各有姻缘莫羡他人

被抛弃的书生

修成正果的和尚

信徒做梦

骗子与山羊

整修寺庙

蛇与乌龟

选妻子

雪窦非信差

从河面上走过去

行脚的小沙弥

荷叶有什么不同

树和叶子的三世情缘

第二篇从容拿起淡然放下

遇到观音菩萨的人

大葱变洋葱

鸭子与天鹅

古董商人与小和尚

最大的麦穗

一千年的等待

伐树的学问

爱情死后

两次受伤的小蛇

女鬼缠身

床头的女人相片

老和尚救女子

第三篇予爱是因被爱是果

慧春的情书

教化众生

挤牛奶请客

种善因,得善果

两个乞丐相遇

是元禅师谈雕塑

美貌的佛陀

一口好才

驴和哈巴狗

莲花色与妓女

肩头上的蜻蜒

公主救王子

背着房子的公蟹

第四篇不为物惑不为利迷

得不到的水珍珠

胡桃与钟楼

寻找“我”的恋人

何谓“大悟”

晏子辞婚

野狐精

坛子里的老鼠

三位老人

灵光顿悟

水中倒影

农民养鹅

勤于诵经的信徒

美女出家

占卜的年轻人

第五篇和衷真爱清净自心

郁郁寡欢的女施主

和尚与尼姑

石头与佛

禅师和女人同居

阿育王与宫女

工匠与艺妓

观世音的爱情

她爱过别人

滔滔不绝的青年

四个老婆

还在寻找

冷暖自知

第六篇怒是心奴恕是心如

谁是禅师

不会吵架的书生

梦窗祥师挨打

爱生气的妇人

吵架的夫妇

一休谢罪

和尚过桥

争执的徒弟

装修的烦恼

云水僧的坏点子

翻墙的小和尚

阿难取水

怫桌上开花

第七篇生活五味嫣然面对

包香菇

信与不信

挨饿的小和尚

虚幻之城

王妃与盗匪

太好了,太好了

惭愧的禅师

笼子与小鸟

畸形的手

富贵的女人

卖肉的胡三

爱说实话的人

第八篇平安是幸知足是福

最完美的树叶

摩尼珠

三根蜡烛

还不够舒服

水车与禅道

吃盐巴的庄稼汉

老船公摆渡

贪米的夫妻

生命的长度

被卖掉的国王与王后

给菩萨写信

不平衡国的故事

精彩文摘

各有姻缘 莫羡他人

被抛弃的书生

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

这时,路过一游僧,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一下书生。

僧人到书生床前,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他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

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

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

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地把尸体掩埋了……

疑惑间,画面切换。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烛,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

书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释道:“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

书生大悟,“唰”地从床上坐起,病痊愈了!

  ……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