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生善缘中心 > 城市分站 > 市辖区市辖区区放生群
市辖区市辖区区放生群
发表日期:2023-02-21 17:34|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970次
本文摘要:”今朝有缘放其性命,吾人更当发菩提心,愿物类众生永不再堕三恶道中,并得于今生报尽,来世为人,值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远脱离六道轮回之苦,此乃放生中

纵使放生之物命不幸而死,死也死得其所,死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犹千万倍幸于被人宰杀、被煎、被烤、被炸于锅鼎之中!

五问:人人戒杀放生,牲畜繁殖愈多,将来岂不成为禽兽世界?

答:蚂蚁、蚯蚓、昆虫,人类并不食用,任其自然繁衍,如今的世界有没有见到蚂蚁世界、蚯蚓世界或昆虫世界?放生物类在大自然的化育下,自有其生态调节与繁衍制衡。你现在杀生的恶业仍未能戒除,却一直在烦恼世界上畜生异类过多。就好像农夫尚未下田播种,天天便烦恼以后稻穗成熟,田地胀满不敷使用,杞人忧天,岂不可笑!

要知道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丝毫不爽,当今世界上禽兽之所以多,正因为以前杀禽兽的人多所造成。因为人吃羊,羊死后为人,人死后为羊,死死生生,互来报怨,累世不已,正因此冤冤相报,互为畜生,所以为禽兽世界,若人人能戒杀放生,则畜生与我们怨业仇恨渐渐消弭,则必禽兽畜生渐减而人天福份增盛。“楚不捕蛙而蛙反少,蜀不食蟹而蟹自稀”古有明鉴,阁下试深自省之!

六问:我宁愿把放生的钱拿去救济赈灾,比较实际。

答:鳏寡孤独,贫穷苦难,戒杀放生之人亦当随分随力救济扶助。但鳏寡孤独,贫穷苦难虽令人悲悯,其命尚不至于速死,而物类畜生若不立行救赎放生,则马上被宰杀烹烤,而断命于人口腹之中。一为境遇可怜,命犹可存,一为千钧一发,命丧九泉,熟急孰重,显而立见。

要知道众生异类与我相比,佛性无二无别,但因无明业报而沉沦至此。一切生物,佛皆视之如子,救一物命,即是救一佛子,诸佛皆大欢喜。所以救一众生,如同救一未来得度之佛,是以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戒杀放生之殊胜,由此可见,有识之士可不深思而勉力行焉?

七问:异类众生千千万万,吾人放生怎么放得完?

答: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上天皆好生而恶杀,吾人处此五浊恶世,但当随分随力,尽自己能力随缘放生,要知道救一物命,已合天心且诸佛欢喜,更何况救众多物命!

至于千万异类放之不尽,实乃累劫宿世共业所致,吾人愧为博地凡夫,力有未逮,但发大慈悲心随缘放生,总不能因其太多而不解救于万一吧!

八问:以杀生为业的人,家庭子女都须要靠此赚钱养家糊口,今劝人戒杀放生,岂不断此人生计,爱畜牲不爱人,我不赞同!

答:养家糊口岂非一定要以杀生为业,要知道因果必报,丝毫不爽,因造杀罪,必受杀报,虽暂得锦衣玉食,而未来际千万劫受苦偿报,无有止期,实为得不偿失!且祸延后代子孙,杀生之人,可不慎思而及时回头乎?

九问:我曾看过一只海龟被放了又被抓,被抓了又被放,放放抓抓,有何意思!

答:这真是一只既罪业深重又福缘深厚的大海龟啊!因其罪业深重,所以被放生后又被抓入牢笼,因其福缘深厚,屡屡在被杀戮之际值遇善人搭救放生,逃过杀劫!

试想放生善人于此海龟身上,屡次于其将被杀害之际,救赎放生,活龟性命,亦同时免除欲杀海龟屠夫之杀罪,其功德何可计量!并且此种际遇之海龟亦为数少之又少,绝大部分放生的海龟均得以悠游自在,安享天年,绝大部分被抓的海龟均无情地被杀害以供人类满足口腹之欲及赏玩之用。

捕者自捕,放者自放,放生乃无上功德,自当义无反顾,全力以赴,何必逡巡畏缩,推三阻四,断了自己活人性命的契机?

十问:请告诉我放生要注意那些地方?

答:放生是门学问,初发心放生人士可委托有经验的放生团体代放,并参加其放生活动,从中请教有经验的前辈们,渐渐地自己便可随缘随力放生,自行化他并广为提倡。

放生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预订:

在不预先告知的情况下突然去采买物类放生,以避免渔夫猎人商家藉此捕猎兜售。

(二)不固定:

不固定时间地点采买,不固定时间地点放生,总之避免有心人士藉此伺机敛财捕抓而祸及放生物类。

(三)多少不拘:

随个人发心,十元不嫌少,千万不嫌多,物命一条不嫌少,物命万千不嫌多,但求慈悲至上,心诚为要。

(四)授三皈依念佛:

放生前一定要授三皈依并予以念佛,因为“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今朝有缘放其性命,吾人更当发菩提心,愿物类众生永不再堕三恶道中,并得于今生报尽,来世为人,值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远脱离六道轮回之苦,此乃放生中之大放生,是放生中最重要最究竟的意义!

(五)细心周到:

放生地点宜选择人烟稀少,地广水深,适合物类生存之地域为原则,放生是救命的行为,把众生当作是自己的父母手足子女看待,尽量做到周全完备,庶几乎问心无愧才可以!

大安法师:修净土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请问法师!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见地、修证、行愿是修行的整个过程吗?如何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净土宗也讲见地的,各宗各派都有见地的问题。见地就是我们的知见所能到达的一个地步。

  我们对净土法门事理因果的了解所引发的信愿,就是净土宗的见地。没有这种见地是很难产生信心的,是很难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心。如果没有深刻理解娑婆世界的苦、空、无常、无我的本质,没有了知西方极乐世界就在我们一念心性当中完整具足,没有明知涅槃的常乐我净的事相上的表达,没有对真空妙有的中道智慧的把握,没有有这些见地,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信愿的。没有这些见地你的信根就很难建立。没有信根就不会有力量,于是就会怀疑,就会动摇。所以净土宗是非常重视见地的,见地就是信愿,而能否往生的关键取决于信愿。见地、修证与行愿是密不可分的。你见地到什么程度,也就是你信到什么程度,你的愿才能恳切到那个程度,你执持名号的功夫才能到达那个程度,这就是净土宗修因证果的完整表达。

  然而净土法门见地的建立,主要是仰信佛语。比如,能确信释尊所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并依信愿,执持名号,即是以佛知见为己知见。老实持名念佛就是佛的第一弟子。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念兹在兹。要把我们所见闻觉知的一切境界都作为往生净土的增上缘。一切逆的境界,能成就我们厌离的心;能让我们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向往的心;能增强我们对阿弥陀佛欣慕的心。顺境逆境界都是成办我们往生的好境界。念佛人乃人中妙好人,斯语不虚。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