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生善缘中心 > 城市分站 > 大渡口哪里适合代放生鸟
大渡口哪里适合代放生鸟
发表日期:2023-02-16 07:17|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166次
本文摘要:8.《融合的佛教--圭峰宗密的佛学思想研究》(博士论文),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97年度项目"华严禅研究"终期成果。当代佛教学者:董群   董群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 第十二难:除灭我慢

  佛说人有二十难,除灭我慢十二难;

  浅薄短见自夸张,稻穗低头是饱满;

  尊人谦己天地宽,去除贡高与骄慢

  日常生活持正念,除灭我慢并不难。

  我们在天地之间修行,天地多辽阔,人在世间却很渺小。世间是人与人共同生存的地方,大家必须彼此付出,同心协力,能让世间一切物质、生活富有,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有一番才艺,才能为大众奉献。不过,即使有付出,也没有什么好骄傲、贡高的。

  佛陀告诉我们,人在修行的过程中,会有种种的困难。譬如在二十难中,他曾说过「除灭我慢十二难」,要除灭我慢也是困难之一。凡夫在生活、功能、职业上,都会起分别,会认为「我的功能很高,我的学识很渊博,我的功夫技术很好,我的研究很深刻,我所有的一切都比别人好」。于是就产生不可一世、贡高我慢的心态,这是十足的凡夫,这种人就是「浅薄短见自夸张」。

  浅薄短见的人只看得见眼前,一切自以为是,却不知贡高的态度,其实是最令人瞧不起的。尽管有一番功夫,满腹学问;尽管他的境遇比别人好,但这一切都是环境促成,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此本事,而是环境让他有学习的机会,造就了他的优势。

  因此,有了很好的学问或功夫,就应该更谦虚,富有感恩心,同时勇于付出。所以我们常常说「稻穗低头是饱满」,稻穗饱满时会愈垂愈低,如果直挺挺的就表示内部是空心、没有用的。学问愈高、知识愈宽,表示功能愈好,才要更谦虚,就如同愈高的竹子也是垂得愈低。

  记得夏威夷有一群慈济人医会的医师,他们在当地备受尊重,每天都有很多病患上门求诊。他们在夏威夷的社会地位是属于高阶层的,但是当他们走进慈济之后,知道没有什么好贡高骄傲的,能一一放下身段,因而生活中充满了欢喜、轻安和自在。

  在义诊时,他们亲自扶持病人,帮病人擦身体,视病如亲。在当地人文学校,他们穿起慈诚队的制服,在路上指挥交通。此外,也学习当孩子的保姆,带孩子上厕所,这样呵护着孩子们,让他们觉得很欢喜。

  仁医抬棺度群伦

  有一次,一位社会人士,看到这些医师放下身段做得这么欢喜,感觉很不可思议,想试试看他们的表现到底是真是假。由于他的母亲往生了,于是就对一位医师说:「我看你做慈济做得这么欢喜,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好处?」我们的医师回答:「人生就像一个道场,这样也是在修行。」这位人士就说:「你如果要修行,就要有办法降低身段。我的母亲往生了,要出殡时,你们如果能来为我的母亲抬棺,我就加入慈济,加入你们的团体。」

  这位医师听了,觉得师父说要净化人心,只要能度一个人就是好事,我们就会多一位慈济人,而社会也将多一分祥和。后来真的就有身高相当的八位医师,穿着整齐的服装,为这位人士的母亲抬棺;大家觉得很不可思议,这些医师都是当地的佼佼者,他们为什么做得到?

  事后,有人问这些医师的感受如何?他们回答:「轻安自在。我们做得很欢喜,就如同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没有分别。」这不就是竹子愈高大竹尾垂得愈低;稻穗愈见饱满愈低头。同样的,这群医师有这么好的环境,内心那分爱应该更丰富,以谦虚的心付出无所求,并抱着感恩心服务社会。

  尊人谦己天地宽

  「尊人谦己天地宽,去除贡高与骄慢,日常生活持正念,除灭我慢并不难」。既然我慢是这么讨人厌,我们应该好好地调整,学习时时尊重他人,缩小自己,这样一来,生活的天地就没有障碍,人生道上也会天高地广。

  所谓的「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自己优秀,还有人比我们更优秀,因此不需要自夸;用爱付出待人,绝对会受到人人的尊重与敬爱。如果懂得尊重他人、谦虚自己,自然能除去贡高我慢的坏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也就能处于八正道的正法之上,心念端正,行为就不会脱离人生轨道。

  慈济人曾经关怀一位独居老人,他的家非常肮脏混乱,老人的头发、胡须、指甲,不知多久未曾整理。我们的慈诚、委员不仅帮忙清扫居家环境,并且整理他的仪容,使他全身上下及家庭内外部焕然一新,变成另一番新天地,这就是爱的付出。

  这位老人,现在如此落魄孤老无依,然而从前的他,其实是一位威风凛凛、呼风唤雨的人物。曾经有的风光,晚年却如此惨淡,所以人生并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我们得以安然自在地生活,拥有丰富的物质,这是每个人共同付出功能的成果,所以一定要好好地尊重别人。做人要谦虚,观念要正确,不要被名利、学问等等,迷失了应有的礼仪。

  在待人接物中照顾好自己的态度。心念持正,除灭我慢并不难。日常生活中能转变心念,就是转变一个形态,如此骄慢就能完全灭除。

当代佛教学者:董群

当代佛教学者:董群

  董群(1961~),江苏宜兴人,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导师石峻教授),198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导师乐寿明教授),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 1993年定居南京,为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教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兼任研究员,东南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重点为禅学、佛教哲学、宗教伦理、中国哲学。

  招收研究生专业、方向:伦理学;宗教伦理(佛教伦理)、中国伦理。

  主要讲授课程

  中西方文化比较,东南大学本科生人文必修课;

  中西方哲学与文化,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研究生选修课;

  宗教伦理,东南大学哲学系伦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

  宗教学原理,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必修课;

  人类学原理,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本科生选修课。

  部分论文

  01.《禅宗哲学的主体性特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青年哲学评论》创刊号,1991年第1期;

  02.《东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兼谈科学美》(译稿,原作杨振宁),《科学学译丛》1991年第5期;

  03.《略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平思想》,《未来与发展》1991年第1期;

  04.《论王夫之对佛教的批判》,《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3期;

  05.《宗密的三教合一论》,《禅学研究》第二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06.《佛教图书评论七人谈》(笔谈者之一),《佛教文化》,1995年第5期;

  07.《宗密禅学思想的历史地位浅析》,《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第1期;

  08.《王夫之对佛教空观的理解》,《船山学刊》1996年第1期,收入《新儒学四象五行之混析与义利之辨》,(台湾)中国慈惠弘道会暨慈惠堂1998年7月版;

  09.《华严宗十重唯识观略述》,《闽南佛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10.《禅宗顿渐之统一:圭峰宗密的一个观点》,《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4月;

  11.《少林寺禅法中的佛陀系统》,《中国嵩山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6月版;

  12.《以史为鉴,观照当代》,《闻思》创刊号,《金陵刻经处一百三十周年纪念专辑》,华文出版社1997年3月出刊;

  13.《从目录学角度看佛教--谈谈出三藏记集的目录学特色》,第1作者,《佛教文化》1997年第3期;

  14.《达摩二入四行的伦理意义》,《东南大学社会科学论丛》,第2集,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15.《圭峰宗密对道家的批评》,《中华道学》1998年第1期(《学术界》1998年增刊);

  16.《元晓对二障的理解》,《东南大学韩国学论集》,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版;

  17.《宗密以教融禅的禅教合一说评析》,《禅学研究》,第3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18.《试谈智顗评传的学术贡献》,《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4期;

  19.《"如来禅"与"祖师禅"》,《中国哲学的继承和创新--纪念石峻教授八十华诞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版。

  20.《道宣所揭示的中国佛教之禅观》,《佛藏》(台湾),第12期,1999年4月;

  21.《集成与创新--惠能评传读后》,《佛学研究》第8期,1999年6月出刊;

  22.《佛教戒律的伦理诠释》,《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23.《沟通与对话:略谈中国佛教发展的开放性》,《正法研究》创刊号,1999年11月出刊;

  24.《禅宗的道德关系论》,《伦理研究》第1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25.《论华严禅在佛学和理学之间的中介作用》,《中国哲学史研究》2000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0年第10期;

  26.《惠能评传的基本特色》,《鹅湖》(台湾)2000年第5期;

  27.《略谈宗教伦理研究的一般方法》,《中国佛学(台湾)第三卷一期,2000年春季号;

  28.《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00年第11期;

  29.《禅宗的善恶观》,《禅学研究》第四期,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30.《五十年来的惠能研究》,《中国宗教年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1.《慧能对中国本土哲学的回应》,《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2年第2期;

  32.《〈学衡〉论学者精神与责任》,《东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4卷第3期。

  33.《从慧能禅学看禅宗的内在超越性》,《中国禅学》第1卷,中华书局2002年6月版。

  34.《慧能禅学的经论依据》,《曹溪禅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

  著作

  已出版:

  1.《法华经》,释译,台湾佛光出版社1996年8月初版;

  2.《从容录》,释译,台湾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4月初版;

  3.《正法眼藏》,释译,台湾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4月初版;

  4.《祖师禅》,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祖师禅》,著,台湾圆明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第1刷;

  《祖师禅》,著,韩文版,韩国云住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5.《中国佛教百科丛书·人物卷》,著,台湾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8月初版;

  《中国佛教百科丛书·教义·人物卷》,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6.《中国佛教百科丛书·历史卷》,合著,台湾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8月初版;

  《中国佛教百科丛书·历史卷》,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7.《禅宗伦理》,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当代中国宗教伦理研究"资助成果;

  8.《融合的佛教--圭峰宗密的佛学思想研究》(博士论文),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97年度项目"华严禅研究"终期成果;

  《宗密的融合论思想研究》(博士论文台湾版),著,《法藏文库·中国佛教学术论典》17,佛光文教基金会2001年3月初刷。

  9.《慧能与中国文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其他撰述:

  1.《中华传统文化大观》,参编(冯禹、邢东风、徐兆仁主编),撰写《中国佛教》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

  2.《宗教箴言录》,参编(方立天、徐兆仁主编),主撰《禅宗箴言录》部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3.《价值学大辞典》,参编(李德顺主编),撰写《中国佛学价值思想》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

  4.《中国佛教宗派理论》,合编(撰写下册第1章《禅宗的理论》),河北省佛学院2001年12月印。

  出版中:

  《原人论校释》,校释,15万字,(与石峻先生)合校,1997年交稿,中华书局;

  《华严原人论全译》(任继愈先生主编),译注,1997年交稿,巴蜀书社。

  撰写中:

  《中国三论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计划;

  《禅源诸诠集都序·禅门师资承袭图校释》,杨曾文教授主编。

  《禅源诸诠集都序》,点校,中华书局。

  《宗教伦理:以佛教伦理为视角》(暂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

  《〈学衡〉与东南大学人文传统》,东南大学2002年度文科基金项目。

  《禅与创造性思维》,台湾三民出版计划。

  近年写作任务:

  《中国佛教哲学大纲》,整理硕士导师遗作。

  《比较宗教伦理:佛教伦理和基督教伦理的比较》(东南大学伦理学博士点宗教伦理学科计划)

  《人间佛教的伦理关怀》(东南大学伦理学博士点宗教伦理学科计划)

  《宗教的应用伦理学》(东南大学伦理学博士点宗教伦理学科计划)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