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生善缘中心 > 城市分站 > 定襄县哪个地方能代放生乌龟
定襄县哪个地方能代放生乌龟
发表日期:2023-02-08 07:14|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707次
本文摘要:「三学」成为「三业」的典范,点提与策督者,身心洒脱得寂然净了,豁然浩荡,趣入佛法之门的「目」与「足」,则健明得不受朦蔽,不肯滞倒,(相似)智悟的谛实性,(胜解)智决的坚

编者按

:本文为中国大文化学者、著名辞赋家高志其先生在2012年湖北药师佛文化节系列活动之《药师佛文化与健康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现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文化大发展的号召,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在逐渐从政治文化向传统文化回归。通过这两天,药师佛文化节的活动,我们也看到了党和政府在积极地提倡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这预示着中国社会正在向着文化的最高层面与境界回归。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的核心为儒道佛,儒道佛不是对立的,不是分别的,而是一个体系,一个整体,犹如上山之道,打开山门的是孔子,站在山门口迎接我们,并向我们指示上山的道路;而在山麓之间欢迎我们的则是老子,老子告我们如何继续向山顶攀登;而到达山顶,迎接我们的则是释迦牟尼。

这是一个阶梯,是拾阶而上、登堂入室的阶梯。从这里,我们去轻扣真理之殿的辉煌之门。

实际上,中国国家文化的发展战略,也当是从儒道佛到南汉密。当然,汉传佛教的禅与藏传佛教的密是一如的,所谓禅即是密、密即是禅。藏传佛教的精义亦在禅耳。换言之,禅净密三者亦无分别。

在这里,我想简单地谈谈人类文化的七大关系。实际上,文化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我们经常提到宗教;文化;科学;政治、经济、技术、艺术、思维;哲学,普遍认为它们是分别的,抑或是对立的。但实际上,宗教;文化;科学;政治、经济、技术、艺术、思维;哲学,这五大关系是相生相伴、相生相制的。从智慧与真理而言,宗教的宗教则为佛教,哲学的哲学则为佛学,向宗教的终极——佛教的真理回归。那是人类心灵的呼唤、本性的呼唤、千古的呼唤、恒永的呼唤。

在这里,我提到了本性。实际上,人类世界的一切物质文明成果与精神文明成果可以总结为如是的四大科学。这四大科学不是西方所认为的四大科学,而是东方文化及哲学的四大科学,那就是物质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二者;精神科学,则包括一切艺术创造及世界的其他宗教;而本性科学,则为佛教。

佛法好入门、佛法难入门。关键在于机缘。什么机缘?人生苦难的机缘、时空生死教育的机缘,但有的人机缘来了也领悟不了佛法、也进入不了佛门。为什么?因为佛法是本性科学。而一般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党政军干部,学的都是物质科学、所谓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充其量也只是精神科学,乃至精神科学的边缘。如:心理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即令是精神科学的核心:世界的各大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也离本性科学、法性科学相差甚远。

于意云何?我们仅从人而言,人类分为物质的人、精神的人、本性的人。男人与女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人,而男人与女人的本质与本性却是相同的。而所谓本性,也包括了生命生死的本质本性,万事万物的本质本性,宇宙时空的本质本性,虚空非虚空的本质本性。而当人的本质本性、乃至于一切生命的本质本性与万事万物的本质本性、宇宙时空的本质本性、虚空非虚空的本质本性联系起来,就达到了法性与法性科学的地步与境界。

亦所谓: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古今圣贤相往来,与宇宙规律相往来,与时空真谛相往来。

与此同时,也形成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本性文化与法性文化,并由此升华为物质文明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建设,本性文明的建设,法性文明的建设。这也是东方的中国的话语权所在。

今天,释大愿法师,在武汉灵泉寺所建立的药师佛坛城也即药师佛文化广场,恰恰是说明了这一点。乃至药师健康禅的推广,这不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也是本性文明的建设,而从培养中国乃至世界的佛教高级人才而言,亦是法性文明的建设。

禅的本义与精神是通同的,但南,汉, 密又有所不同,南传佛教的内在谛观、摄心一处;汉传佛教的日里行间、观心不住;藏传佛教则要开心。所谓:打开六根,心大感恩,本心不动,任念来去,复与药师本性相融相合,无二无别,即为药师禅也。于此日里行间、举手投足、抬眉瞬目则皆为药师禅也。

我们生活在娑婆世界,而东西方两如来,亦各作用亦不同也。西方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极乐;东方药师琉璃光佛则司人类与众生在世间的健康福报、消灾延寿,这一点,在人间佛教、生活佛教中有着巨大的意义与作用。正如专家、学者们指出,这就赋予了佛教积极的入世意义,一改认为佛教是消极的错误的世俗观念。

东方药师七佛加上说法者释迦牟尼佛,并称为东方药师八佛。由此可见,药师如来与我娑婆世界众生的因缘之大,也是不可思议的。娑婆世界的众生欲壑无尽,正如药师经中言:“先于欲勾勾之,后令入佛智。”这不禁令我想起,本焕长老生前经常会对每一个叩拜求见者云:发财、发财、发大财!当官、当官、当大官!事实证明,经过本焕长老加持的人,大部分都进入了佛门,因为如是加持后,即去领了皈依证,这也证明药师经之所言不虚也。

二十年前,我读药师经时不禁涕泪交加,那时正值非洲大饥荒与索马里的种族大屠杀,而在昨天观看药师琉璃光的舞蹈史诗剧的情景,听到药师琉璃光佛的十二大愿时,亦然如是,悲泣难抑。

回顾六年前我在广东惠州礼拜药师千佛塔寺时,于中午时分即呈现了湛蓝的天空、日月同辉的不可思议的药师坛城的壮丽景象。不禁令人深深地震撼与感动,至今亦了然于心。

为此我们应该应对东方药师琉璃佛,升起大信心、大皈依与大赞叹。同时在这里也赞叹大愿法师弘扬药师文化、建立药师坛城,推行药师健康禅的宏大愿力与无量功德。

2012年12月18日

仁俊法师:植福惜福,积慧敬慧

  现代的人修学佛法,对于福报与智慧,必须具有正确的知见,明显的作为,了解应该如何植培世间福业,享用福果,相续地从福业、福果中获致增上(进化)人生:了解应该如何学习佛法慧业、向往慧果,一径地从慧业、慧果中握践清净、对治。这样的增上人生与清净对治,配应、融通得永恒向上、向净、向究竟,藉佛法的慧业、慧果,导提世间的福业、福果回入佛海,利济众生,这才是佛法所倡说的福慧本义。依此而行,才不致再为世间福业、福果,逗诱、作践、颠倒得哭笑无常,徒唤无奈!

  自利利他的大乘法门、行者,福德与智慧,成为必具的基本条件。举譬喻说,福德与智慧,就同水与电一样重要,人类的生存、繁殖、活动与施为,缺乏或没有了水与电,就不可能生活下去。同样的,于长时大空中「正闻」、「广学」、「深修」与「净悟」,忽视、离开或偏重于福与慧,对圆整,究极而严妙的「佛乘」(门)、「佛境」、「佛业」等等,则永远进不去、窥不着、学不上、悟不了。因此,就反显(也凸显)出福德与智慧的等值与巨力,成为大乘行者的精神与标徽,也构成了大乘法门的「基柱」与「主体」。

  学大乘法,起大乘信,发大乘愿,练大乘行,内在的智观洞照得不着五(取)蕴,而知其如幻皆空,不住空寂;外在的(福)德行遍察得不(极端厌)离五欲(觉警「欲恶」,不为五欲所困),而彻知其缘生(无性)皆假(名),不玩假(狡)巧,大乘行者决定性的大头面,坚实性的高识品,就这么生生世世中探举得出人头地,朗豁得念(念贯)注佛法。最极严净而深妙的福德智慧之因果,能彻始彻终的有分--不离自己,够力地尽为众生;乃至世出世间的整体(无偏缺的)文化与满分(无滥害的)文明,莫不从如此的福慧源泉无量无极中流发出来,扩充开去的。

  诸佛菩萨因地与果地,行道与得道,所凭仗、集积、充实、完具的资粮、力能:福德与智慧。绝大多数的众生归投佛门,招致、摄纳的基件:财施重于法施,必得先以财施纾解其生活窘乏、急迫,然后善巧地观机逗教,启迪其宿世善因与现生善缘,于佛法中生根发力,于世法中回心转意,这就需要充份(约初心菩萨说,相对的、真实)的福德(行)了。结识、互学、探究、交换(心得)、攻错,组成一「同愿同行」的团队,以佛为师,以法为则,从这样的师与法中,提高而升华自他的品操与识见,那就非具有理明事正的智慧(观)不可了!修究、阐发、提倡佛法的究极目标:理明事正。理明得不恋、不执身心,对内了却盘顾;事正得必察、必辨(善恶邪正)业缘,对外决不争夺:这是三乘共法的一致准依与金科玉律。大乘不共法的上进、深入、广展,遍承的心地、心力与心量,也不离开这样的准依。作为此准依的准断者--「诸法无我」的(甚深)智观,凭此智观的植培、导施福德,一切福德始能交汇而流入智慧大海。一切诸佛「圆满报身」的「自受用」,也能给予大菩萨们的「他受用」(法乐),全是在因地中肯得、舍得一切福德汇归智慧大海,所以,一证入了果地,才能从最究竟的自受用中,洋溢地流出最丰实的他受用。

  福与慧相助、交织、并运得念念不离佛法,事事不忘众生,从这样的念头上想出来、做开去的,想得成熟,做得自然,直从念头上脱落自我,直向眼面前看照众生,久久地耐得、练得、敢得、肯得、决得如此的壮挺充固,竭力振脱偶然现行的凡夫悭护性,罄心发挥决绝奉献的菩萨施舍性,从福德与智慧的深观大行中,激发的心胆与展现的身手,便没一般掩盖、晦昧的贪痴蠢浊相。修为出这么种光洁气貌,植福惜福与积慧敬慧,便肯决得永恒地视为自家分内事;充分而致极得不减不休,必足必圆,便活得不甘轻屈缩没,通得(与诸佛众生)永不脱节了。

  佛教所说的植福,与一般「享福」的观念绝不同;享福,是尽量享用自己现有的一切,甚至恣情肆意地流连于人欲、物欲中,被人欲与物欲困吸得形神热恼,内外荆棘。「祸兮福所倚」的古哲诫训,并未被许多人引以为诫。对此,我觉得中国文字对福的训释:「福者,备也」,所引致的负面作用太大!影响、形成为中国民族「多福多寿多男子」的强烈、深刻而普遍的意识、意欲,构成了「福寿无疆」,「圣明天子万寿无疆」的渴求与(极尽谄承的)称颂。「福至心灵」更成为许多人淫邪、荒腐、颠覆的「诱致剂」、肇祸媒(有些出家人也被这句话诳惑哩)!看看吧!历来的朱门豪宅,谁代的末朝惛君,不是为狂享逸乐而招致败乱被悲惨地毁灭掉的?!这种训福为备的误导性、误害力,真个是既深且巨了!惟有倡导佛教植福的观念与行为,始足以纠正、消除此种误导与误害。

  佛教所倡导的植福观,有一根本特见:从时间上看,无始以来,自个儿的生命出生,延续、活跃与成长,全凭赖着一切人(众生)的相助、久助,始能感致今生「人间」的人身。今生的一切作为、业绩,甚或辉煌杰出、稀罕,也都是凭借父母育教与群体、群力的襄助、共辅。这么细细观察起来,我们所有的一切的一切,无一不是一切众生给予我们的。因此,我们许久以来,所享用着的恩惠与德泽,真可谓「高于须弥」,「深于大海」!肯得这么认真想透了,我们的感恩心与报恩行,才会如涌泉般的迸发不已,流溢无量。从这样的报恩行中植福,进一步由植福而惜福,从惜福而深明(培)因(舍)果的观行中,更进一步从坚耐深入中勤学智慧,正智成为植福惜福的导(不滞)力与舍(无着)性,就这样,福愈大而慧愈明,也就凭此,从福慧中成为健根、成为定性(聚)的。

  智慧学得成熟、成力者:植福尽作还债想,惜福必存储款想,款储得够多了,债还得够快、够喜;喜与敬融为一体,化为义命、觉诫:绝不敢独自占享、侈靡、挥霍,慷慨而真诚的德性与德行,则培养得极深厚,发挥得极足实。佛法中德之最正确的定义--「无得」(了无所著),无得中解除了一切贪着,植福惜福的想与行,不餍不休;配应着积慧敬慧的「思」与「修」,不疲不减,舍福尽回众生,习慧消归诸佛,万德庄严肇乎此。诸佛果地中的万德庄严,在在处处成为我们因地中的体见与体持,于无际无量的广长历程中,植福惜福与积慧敬慧,即便是受尽了一切击刺、割截、残惨......才会坚韧、弹展、开廓得毫不介意哩!

  以智慧作为福德(报)的内警(照择有漏无漏)、前导(必施舍必勤进)。「三学」成为「三业」的典范,点提与策督者,身心洒脱得寂然净了,豁然浩荡,趣入佛法之门的「目」与「足」,则健明得不受朦蔽,不肯滞倒,(相似)智悟的谛实性,(胜解)智决的坚牢相(志神),将佛法的根本核心把准了、行正了,正得当下(此心)不昧,当前(即境)能勿透,透得「无作」(不为己作),透得能入(世,不求己了),智慧之威(不为我屈而必破我)与德(能耐众恼而拯众苦),慧观与慧行之可贵,端的是这么体应而奉行,而彻证圆觉的,因此,十方三世诸佛无不从此「内观无我,外观法空」门入,也无不从此门出(说法度生)。涅盘经说:「愿作心师,不师于心」,以正慧为心之师,慧力直伏自我,慧光遍察万法。佛法不共于世慧者,在此。此所以诸佛莫不敬礼智慧之法;佛尚如此,初学、初发心的吾人,应该怎样的崇敬而服膺智慧?!

  「三世诸佛皆从学来」,一切诸佛所学的:不外乎「戒定慧」。于此三者中,直通而彻贯始终的中心、主导者--智慧。八正道以正见(慧)居首,六波罗蜜以智慧衬后,便是最好的例证。由此可见,三世诸佛莫不从最极完正的慧命中净了了地彻证圆觉法(界)身的。认清、肯定着这一点,我们在修学的无尽时空中,始能掀起渴羡、渴切、渴极、渴求的意趣,激提而韧持着积慧敬慧的热快与热潮;从积慧的落实与敬慧的(真致)活切中伏断「我见」与「我爱」,「与乐拔苦」的大慈悲,才能从渐渐的增长、增强、增满中,展现出非一般的胆骨与诘标,于生死安危穷通苦乐中,永不耽迷、盘回、畏怖或退没。否则,便成为一群游荡无归,泛俗得空玩嘴皮子的戏论份子了。

  「祝福」,久已成为中国多数学佛者的「口号」了,「祝慧」者,却几乎少到等于零,此种趋势,透露出中国一般学佛者太贪图、贪享、贪着福报的心态了。顿惊啊!这便是构成近(现)代中国佛教表面繁闹而内底惨衰的主因之一。于此,我得特别强调:俗福易求亦易失,失时热恼(备)受剧苦;真慧难求却难(以思)量(其无量无尽的巨力(德)大(福)用),超量之慧圆觉(观)因。僧俗中的有心人,我们立即勇猛地奋跃起来,无间地从圆觉的亲因中直修(净廓)、直究(精湛)、直发(菩提心)、直拔(众生苦)、直舍(福德果(报))中,振进、淬炼、迸涌出无边的智光悲潮,共同完成此觉世济人的义命、天职吧!

  民国八十六年二月十九日写于新州惊危室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