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生善缘中心 > 放生果报 > 哈尔滨放生,放生泥鳅后的福报
哈尔滨放生,放生泥鳅后的福报
发表日期:2022-12-30 09:33|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823次
本文摘要:星云大师在(发刊词)中强调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间佛教来临的时机”,他确立了《普门学报》的主旨,就是用学术的方式,立足于当代社会,从各个方面研究人间佛教。对于人间佛教的

母鹿断肠

许真君就是晋朝许逊,字敬之,汝南人(今河南省汝南县)。家住南昌,少年时代,喜武功,善射箭,爱好打猎。有一天到野外,射中一只小鹿,鹿母痛怜爱子,奋不顾身,冲向小鹿,以舌舔伤痕,因箭深伤重,小鹿不救身死,鹿母惨痛徘徊悲鸣,也死在当场。

真君见此情景,非常惊奇,当剖开母鹿腹部时,发现柔肠寸寸断裂,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只好就地埋葬。原来母鹿因哀怜儿子惨死,悲伤过度,以至肠断。真君大生悔恨,感悟人畜虽然有别,爱子之心,天性相同,怨艾自己,竟然如此残酷,伤害了天地骨肉之情。于是折断弓箭,从此不现畋猎。后来荐举为孝廉,官旌阳县令,感晋室朝政紊乱,弃官归隐,追随仙人吴猛受三清法要,入深山潜修,证了仙道。

于是周游江湖以道术为民除害。太康初年飞升成仙。因常显灵迹济世,宋帝追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也简称为许真君,或称许旌阳。

悲猿下泪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大夫养由基,射箭技能,快速准确,超群绝伦,虽距离百步,任指一片柳叶,可以百发百中。时人称赞他的箭法为“百步穿杨”。

有一次随从楚王到野外打猎,遇见树上有一只老猴,楚王命养由基射杀,养由基张弓要射,猴子望见,惊慌失措,悲泪如雨。

原来这只老猴子手臂柔软敏捷,能接一般飞箭,但是如今面对这位风闻天下的神射手,飞箭所到,手臂再敏捷,也无法应接,可怜老猴,面临死亡,怎不胆落魂飞,悲伤落泪?

成汤解网

云南放生鱼哪里买

商朝开国始祖成汤,是位仁德的贤君,为人处事,上体天心,下顺民意。

有一天出游野外,看见猎人四面张布猎网,并向天祷告说:“从天空飞降,从地下出现,或从四方来的禽兽,都投入我的网里。”

成汤见此情景,感叹地说:“猎人这样网罗捕捉,不只手段残酷,而且鸟兽势将绝种,违逆上天好生之德。”因此命除三面猎网,只留一面,改祝祷词说:“愿向左的,快往左逃,愿向右的,快往右逃,愿上飞的,速往上飞,愿下逃的,速向下逃。只有命该绝的,才入我的网中。”

观成汤能以仁德普及禽兽,其伟大的精神,真值得永远歌颂赞美,只因人民积习已久,难以戒除不猎,因此倡导网去三面,尚留其一,祝愿命该绝的。才入网中,以此方便教化世人,不可残杀物命,以减少罪业,用心良苦,确是一位仁民爱物的伟大贤君。

子产畜鱼

春秋时代郑国贤大夫,公孙侨,字子产。心地仁厚,孔子称赞他:“有仁爱之德古遗风,敬事长上,体恤百姓。”当时列国横争侵扰,而郑国能保持内政稳定,民生安乐,首赖子产辅政有功。

每当有人赠送活鱼给子产,子产从来不忍心,以享口腹,而使活生生的鱼受鼎俎烹割痛苦,总是命人把鱼畜养在池塘里,眼见鱼儿悠游水中,浮沉其间,子产心胸畅适,不禁感叹地说:“得其所哉,得其所哉!”由此可见子产的仁德普及物类,不只是民吾同胞,实已扩大到物类了。

观察以上事迹,可知爱惜物命,放生善举,并不只佛教提倡,儒家圣贤君子,也是遵守奉行的。

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

释迦牟尼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遇见一只饥瘦秃鹰,正急迫地追捕一只温驯善良的鸽子,鸽子惊慌恐怖,看到菩萨,苍惶投入怀中避难、秃鹰追捕不得,周旋不去,显露出凶恶的样子对菩萨说:“你为了要救鸽子的生命,难道就让我饥饿而死吗?”菩萨问鹰说:“你需要什么食物?”鹰回答:“我要吃肉。”菩萨一声不响,便割自己臂上的肉来抵偿。可是鹰要求与鸽子的肉重量相等。菩萨继续割自己身上的肌肉,但是越割反而越轻,直到身上的肉快要割尽,重量还不能相等于鸽子。

秃鹰便问菩萨道:“现在你该悔恨了吧?”菩萨回答说:“我无一念悔恨之意。”为了要使秃鹰相信,又继续说:“如果我的话,真实不假,当令我身上肌肉,生长复原。”

誓愿刚毕,身上肌肉果然当下恢复了原状。于是秃鹰感动佩服,立即回复了天帝身,在空中向菩萨至诚恭敬礼拜赞叹。原来这只秃鹰,是天帝变化来考验菩萨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伟大事迹。

广州放生鹅

天台智者大师凿放生池

隋唐时高僧,天台宗第三代祖师智者大师,讳名智凯,隋炀帝尊称他为智者。大师曾发起佛教徒,乐捐钱财,购买浙江临海一带洼地六十多所,延长起来共有四百多里,开凿放生池,普劝世人戒杀放生,并奏请朝廷,下令立碑,禁止捕鱼,直至唐贞观年间,依然存在。

自后,也有很多明君高僧倡导,唐肃宗乾元二年,下诏天下州县,各立放生池。宋真宗天喜元年也下诏天下广立放生池,杭州西湖,就是宋朝时设立的放生池,现在成了有名的胜地。到了明朝莲池大师,也在上方、长寿两处设立放生池,并以戒杀放生文流通天下。因此,自古以来景仰德风,发心慈济物命之仁人君子,真不可胜数。

可惜世代久远,提倡者离世而去,时局变更,善法也败坏了,如今渔火,已如星布,夜半电鱼者,飘飞水面,平时又有钓鱼比赛等残害物命的活动,实在令人悲叹!

武汉市放生护生协会会长

寿禅师赎鳞虫得度

宋朝永明大师,讳名延寿,莲宗第六代祖师。平生喜欢买物放生,吴越王钱文穆镇守杭州时,大师当余杭县的库吏,常挪用库钱买鱼虾等水族放生。因此犯了“监守自盗”的罪名,依法应处死刑。

吴越王信仰佛教,深知他盗用库钱,全在放生。因此命执行刑罚官,在临刑时,注意观察他的言词容色,前来禀报。大师身临刑场,脸上毫无忧戚的表现,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大师说:“我对库钱,毫无私自使用,全部买物放生,如今死了,直生西方极乐世界,岂不是一大乐事?”吴越王听了他的话,就赦免了他的罪。大师从此出家为僧,勤修禅定,礼佛拜忏,获得无碍辩才。

大师涅槃后,抚州有某僧生病,神识入冥间,见阎罗王大殿左边,供一尊僧像,阎罗王时常出座恭敬礼拜。某僧感觉奇怪,主吏回答说:“阎罗王礼拜的是永明寿禅师,永明禅师在世时修持精进,如今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上品上生,阎罗王特别尊敬大师的德化,因而设供每日经常礼拜。”

来源:网络

福建哪里可以放生乌龟人间佛教理念弘传方式的转折——以《普门学报》为标志(董群)

人间佛教理念弘传方式的转折

  ——以《普门学报》为标志

  董群(东南大学专任教师)

  本文所指的人间佛教理念弘传方式的转折,是特指佛光山的人间佛教弘化之路而言,此种转折以《普门学报》的出刊为标志。以笔者不成熟的外在观察,《普门学报》的出刊显示出佛光山将在保持原有特色和传统的前提下,更加兼重学术一路,即从“实践性”走向兼重“理论性”,从“通俗化”转向兼重“学术化”,从;曰及型”转向兼重“提高型”,而这种转折的核心是对“学术性”的追求。何谓学术性?此处特指依学术规范、用学术语言、以学者精神从事研究,阐述观点。小说、散文、诗歌、戏剧、通俗性演讲,都可以表达观点,但和学术论文、论著至少有形式上的不同。之所以用“兼重”一词,是因为笔者预测佛光山会走向实践性与理论性、通俗化与学术化、普及与提高并举之路。之所以用“更加”一语,笔者以为佛光山长期以来对于学术并未忽略,这正是《普门学报》创刊的重要基础。“学报”是学术性的象征,作为连续出版物,学报有著持续和广泛的学术积累和影响,并以学者群为基础,这对于学术性传统的营造是有重要意义的。

  依此理解为背景,再就《普门学报》本身的具体内容来看其学术性的体现,笔者表达对该刊(第一至八期)的粗浅印象。

  一、突出人间佛教主旨。星云大师在(发刊词)中强调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间佛教来临的时机”,他确立了《普门学报》的主旨,就是用学术的方式,立足于当代社会,从各个方面研究人间佛教。慈容法师在(发行人的话)中提出“尤其注重人间佛教的学术理论”,也强调了这一主旨。从论文的构成来看,该刊确实做到了突出这个主旨。据不完全统计,在“论文”栏中的文章,标题中含有“人间佛教”一词者十六篇,含“人间化”一词者一篇,含“现代一一词者八篇,含“现代化”一词者二篇,含“现代性”一词者一篇。而有些文章虽然标题中不含有明显的人间佛教标志,但其内容也是讨论人间佛教的,特别是第一期第一篇。

  二、围绕主题探讨深入。对于人间佛教的学术理论如何深入地加以研究,在研究风格上,星云大师提倡“抛开过去玄谈、考据,甚至批评、辩难的佛教” ((发刊词)),研讨具体的问题。这说明此刊的风格和学界有些刊物常有的重玄思、辩难将会有区别。也就是说,学术化要落实到研究、解决实际的问题上来,做不到这一点,将是悬空的、半路的学术化。要研究哪些问题?星云大师谈及人间社会层面的研讨、人问家庭伦理的建设、人间佛教的生活化等(同上),这是一个总括。(发行人的话)也有相关的表述,涉及到义理的展开、资讯的发扬、伦理的规范、生活的提升。

  以第一期为例,星云大师的头篇(中国佛教阶段性的发展刍议),以人间佛教时期概括二十世纪以后的中国汉传佛教之发展。其中谈到,人问佛教具有人间性、利他性、喜乐性、生活性、普济性、净化性;人间佛教是佛陀的本怀,每个人生命的净化;人间佛教的基本规范,依据不同的针对性,概括为三皈五戒、四摄六度、平等富足、和平共生和民主自由,特别是融人了平等、民主、自由的现代理念。这是基调性的观点。其他诸篇,或从总括的角度,或从个案的视角,或以人物为中心(如惠能、韩清净、星云),或以断代(如晚唐、五代)为对象,或以具体的论点(如生命转化)为切入点,或从比较(如人间佛教与生活儒学)的层面,这种多角度的风格在各期得以保持。其中对人间佛教的总括性研究,以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蓝图)和杨曾文先生(人间佛教的展望)颇具代表性,前者概括了人间佛教二十个方面的内容,极具指导意义;后者概括人间佛教的特色是与时代、社会相适应的、会通大小乘佛法的、戒律与伦理结合的、僧俗融洽相处的、重视文化教育的诸方面,极具启发意义。

  从第二期开始,增加了从各个方面探讨人间佛教思想特点和影响的文章,特别是第三期之(论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真义)所具有的当代问题意识,堪称典范。各期的文章中,有多篇是以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为研究对象的,尤其以陈兵教授的(正法重辉的曙光)有代表性,这显示出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当代佛教中的重要影响。

  三、突显多元包容精神。(发行人的话)指出,该刊没有宗派的限制,容纳各宗、各派,容纳古今中外种种论说,甚至不同的思想观点,和传统佛教有差异的理论,只要言之有理有据,都可以刊出,这也是;曰门”精神的体现。学术需要容纳多元的观点,这是思想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从该刊的内容看,这一点得到严格的遵守。这种多元性,从文章的讨论方式看,还涉及到西方哲学、佛耶比较、佛道比较、佛教艺术、佛教历史等。

  四、汇聚四面八方学者。和此多元、包容相联系,该刊的作者层比较广,以海峡两岸的作者为主,又有其他诸国学者。作者们既有来自学界,也有来自教界。就笔者比较了解的大陆作者而言,涉及到长期活跃在学界的各个年龄层次、基于不同知识背景的著名学者。这一作者群体的逐渐汇聚,是重要的思想资源,将给二十一世纪人间佛教带来极大的生命力。相信大陆教界学僧的文章今后会更多在该刊出现。

  从另一个角度看,该刊实际上涉及到如下的关系:

  五、古与今。古,涉及的是经典、古德;今,指当代社会,当下的现实。该刊既注意阖发佛教经论和历代重要高僧大德的人间佛教思想,作为思想资源和经验的重要来源,更注重探讨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如何建设人间佛教?依星云大师的观点,“要把佛教研究论述落实在当代的社会÷。((发刊词))古今关系的处理,可以理解成以今为本,古为今用。从刊载的文章看,这个今,涉及到当代的人物(星云等)、当代的问题意识(民主、平等、自由、环保、社会福利、女性观、现代教育、佛教现代化等)、当代的意义、当代的切入点等等。

  六、一与多。一,一理,即人间佛教的原理;多,人间佛教的多元发展。这种一理,来自佛陀的本怀,多元发展,来自大德们根据时代、本地特色及自身的领悟,在四依原则规范下的创造性诠释和发展。一与多的关系处理,该刊的特色是以一人多,以多显一。

  七、自与他。自,佛光山自身的人间佛教理念和实践;他,其他各种流派。在突出以星云为代表的“佛光宗”的前提下,对于其他各种言之成理观点,行之有效的做法,也持开放的态度,在开放中完善自宗。这一特色的发挥,还有很大的空间,“佛光宗”之外台湾各派佛教、各路学者以及大陆佛教的人间佛教思想和实践,相信在该刊会有更多的展示。

  八、中与外。中,中国佛教:外,外国佛教。佛教适应现代、当地社会,使得人间佛教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关心主题,不同的理解内容。在中外关系的处理上,该刊以中为正,以外为依,外为中用,同时,实际上也能起到中为外用的作用。该刊以多种文字并用的方式,介绍海外学人的观点,特别是对于人间佛教的理解,这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对于外国佛教发展中与中国人间佛教相类似的理论和实践加以深入研究,也是处理这种中外关系的内容之一,且有利于吾人对中国人间佛教发展的反思。比如流行于欧美的engagedBuddhism或social engaged Buddhism,对中国的人间佛教论,很有启发,因为其基本精神是以佛教解决当代社会中的问题,这也是中国人间佛教涉及的重要方面。

  摘自2003年《普门学报》


参考资料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