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生善缘中心 > 放生因果 > 放生的鸟一般是什么鸟,什么是般若三经
放生的鸟一般是什么鸟,什么是般若三经
发表日期:2023-01-10 19:47|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364次
本文摘要:」2、波罗奈国的国王是个很善良的人,听了仙人的话,他立即诏令全国,禁止任何人捕杀动物。这个人阴险又狡猾,常穿上仙人的衣服诱骗动物,再趁机杀害他们,而且他每次捕猎动物

一、关于放生的佛语

放生鲤鱼和泥鳅的功德

生日当天放生意义大吗

1、般若,全称“般若波罗蜜多”,是根据梵语音译的佛教术语,读作bōrě,意为智慧,为三无漏学、六度之一。

2、要了解佛教文化,不能不了解“般若三经”,即《心经》、《金刚经》、《坛经》。讲述“般若三经”,先要讲什么是般若;讲什么是般若,则先要讲什么是佛教;讲什么是佛教,可以有诸多立场、诸多角度。

3、对《心经》的概要解说

南京放生亭

4、在中国历史上,至宋朝为止,可考的汉译《心经》至少有11种,现存9本。目前最常见的是唐·玄奘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5、《心经》包含了小乘、大乘、金刚乘(密乘)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念,在以否定形式展现小乘的同时,阐明了大乘的立场,最终推崇密乘的法力。其中“诸法空相”,是全经的核心概念。

6、四谛论、五蕴论、缘起论是佛教的最基础的理论。但是,《心经》在它们前面都加了一个“无”,把这些都否定了,这就是大乘思想。认为小乘佛教理解的从无明一直到老死的过程还是执著于实有,没有找到它的本质。

放生黄鳝的感应

7、它的本质是什么?是“诸法空相”。如果能够达到“诸法空相”,就“无智亦无得”,达到了最高的认识,就不需要再认识,“得”就等于“不得”,那么也就放弃了一切。由此,小乘的基础理论以及大乘对这种基础理论的基本态度到这一步就很明确了。

8、《心经》的最后部分从小乘、大乘转换到具有密乘特征的思维方式。密乘认为,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仅有理论还不够,还要适当地让人感受一种能够产生法力神通的效应,这对于经典在民众中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咒语的作用值得我们思索,中医十三科,原本有个“祝由科”,也是持咒,用于治疗精神疾患。

9、《心经》文字简约,却涵盖了般若甚深广大之义,因此,历代都将其视为般若经类的精粹。

广州巴西龟放生地点

10、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名叫波罗奈,国中许多人以捕猎为生,每天捕杀飞禽走兽,禽兽们害怕极了,纷纷逃进深山或躲进洞穴中不敢出来。

二、南京放生群

1、一位有慈悲心的仙人对国王说:「大王!百姓这样残杀生灵,动物都快死光了!现在连鸟都不敢从贵国的上空飞过。您应该教化民众,放弃这样残酷的举动,让他们有仁慈之心。」

2、波罗奈国的国王是个很善良的人,听了仙人的话,他立即诏令全国,禁止任何人捕杀动物。

3、国王的命令很快就传遍全国,连动物们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它们纷纷走出藏匿的洞穴,奔走相告,感谢那位仙人和仁慈的国王。

4、可是有一个残忍的人违抗国王的命令,偷偷捕猎动物。这个人阴险又狡猾,常穿上仙人的衣服诱骗动物,再趁机杀害他们,而且他每次捕猎动物都很小心,又十分善于伪装,所以都没有被发现。

5、有一天,这个人又穿上仙人的衣服来到林中。一只小鹿远远看到他,以为是仙人来了,高兴地朝他跑去。猎人等小鹿靠近,马上拉弓放箭,小鹿虽然发现他不是仙人,但已经来不及了,那一箭射中小鹿的胸口,小鹿应声倒地,鲜血从胸膛汩汩流出。

6、这一切都被一只小鸟看到,它又惊讶又伤心,决心要揭穿猎人,不让同伴受害,于是它牢牢记住猎人的模样,并把这件事告诉动物们。每当猎人再假装仙人走进林里时,小鸟便冒着被射杀的危险,赶去提醒大家:

7、「那个假装仙人的猎人又来了,大家要提高警觉,千万不要上当!」

8、后来猎人再也不捕不到动物了,虽然如此,但动物们仍然生活在恐惧之中。大家经过商量,决定把这件事告诉人们。人们知道了这件事,都非常气愤,纷纷指责那个人,并把这件事报告国王,要求国王严厉惩罚他。

9、从此以后,动物们真正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它们都十分感谢那只勇敢的小鸟,称它为「吉利鸟」。

10、有一位孤独的老人,常年隐居在偏僻的森林里。他喜欢安静,和他朝夕相伴的是一只伶俐的百灵鸟。


参考资料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