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生善缘中心 > 放生步骤 > 放生如何何理何法,「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理解
放生如何何理何法,「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理解
发表日期:2023-10-03 13:39|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479次
本文摘要:若在放生时,没有存心让它们重遭罗网而受刀俎之苦,且开示被放的众生,为其说三皈、讲佛法。2、因此,我们到那儿放生。在《竹窗三笔》中,也有〈杀生人世大恶〉、〈杀生非人所

一、济南周边适合放生的地方

1、《坛经》中说:“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理解?

2、《坛经》是六祖慧能的开示,由门人所记录下来的典籍。六祖继承达摩祖师禅宗的家风,不立文字,以心印心,一切开示悉皆指归向上本分,剿灭学人分别对待之情执。其接引学人的方便,多用遮诠扫荡的风格。吾人切忌执指为月,错会祖师之意。即如“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

放生如何何理何法,「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理解

3、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这种开示,正是要学人消泯东方与西方、善与恶的对待,回归到不二的心性,不可将此作为实法去理解。须知西方极乐世界的往生者,离开身见、我执,相好光明等同佛,无有行恶之名,更无造罪之实。故知六祖这类开示是禅宗的门庭施设,欲令学人念佛因心先净,则所依报土自净,而不令学人求往生,此是遮诠。而净宗祖师劝人信愿念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则因心自净,故教诲众生发愿求生,此是表诠的教示方法。二者相得益彰,俱符佛意。是故不可以禅宗的话语来否定念佛求生净土的事理。

4、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功德倍增,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史不绝书。

5、在《杂宝藏经》卷四记载:有一沙弥的师父见他七日之内寿命将终,要沙弥返回俗家,七天之后再来,但没有说明原因。他在返家的路上,看到一处池塘缺口,池水灌入池边的蚁巢,众蚁慌张夺路逃生。但是蚂蚁逃生的速度那有池塘缺堤那么快速?眼看无数蚂蚁即将淹死,沙弥就用自己的袈裟包上土,把池塘缺口堵住,救活了所有的蚂蚁。过了七天,沙弥在俗家玩得无聊,又回到他师父跟前。师父一见,觉得惊奇,问他这几天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沙弥以为师父说他犯了戒做了坏事,非常恐惧,答说什么也没做。师父是罗汉,即用天眼观察,知他是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那就是救起被淹的蚂蚁。后来这位沙弥转夭为寿,得以长命终老。

6、放生的根据,最为佛教徒所熟悉的,有两部经。一是《梵网菩萨戒经》,其中提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是故六道众生皆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世人见杀畜牲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

7、另一部《金光明经》卷四〈流水长者子品〉,也提到有关释迦世尊往昔行菩萨道的一段记载:当时世尊名叫流水长者子,有一天他经过一个很大的池沼,时逢天旱,而且有人为了捕鱼,把上游悬崖处的水源堵塞,使得池中水位急速下降。长者子眼见上万大小鱼类濒临死亡边缘,又无法从其上游决堤引水,于是为了救活鱼群,不得已向当时国王请求派二十只大象,用皮囊盛水运到池中,直到池水满足,并且饲以食料,方才救活这些鱼群。

8、《梵网戒经》是放生的理论依据,《金光明经》则是开设放生池的依据,其他大乘经如《六度集经》卷有赎鳖的放生记载,而另外玄奘三藏《大唐西域记》卷也讲到雁塔的故事。如传说在中印度摩揭陀国有一个小乘的寺院,住着若干小乘比丘,他们本来不禁三种净肉;所谓三种净肉,是指不见为己杀、不闻为己杀、不疑为己杀的肉类。有一天,一位比丘没有得到肉,正好有一群雁从天空飞过,他就向雁群祷告说:“今日有僧缺供,大菩萨你应该知道时间了。”雁群应声自动堕地而死。比丘本来不信大乘,不相信雁是菩萨,所以用戏言来调侃大乘,想不到那一群雁就是菩萨显现而来感化他们的。小乘比丘惭愧不已,互相传告:“这是菩萨,何人敢吃?从今以后,应依大乘,不再食三种净肉。”并且建塔营葬雁体。

9、可见,放生是从戒杀而衍生的,也可以说,戒杀的进一步必定是放生。戒杀仅是止恶,是消极的善行,放生救生才是积极的善行;如果仅仅止恶而不行善,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因此在中国,从北齐萧梁以来,便提倡断肉食、不杀生;且放生的风气也从此渐渐展开,从朝廷以至民间,由僧众而至俗人,都以素食为尚。而历代政府为了表示推行仁政,年有数日也定期禁屠;而从中央以至地方,或者为了祈雨禳灾,也都有放生禁屠之举。如梁武帝就曾下诏禁止屠杀生命以祭祀宗庙;梁代慧集比丘,自燃两臂游历诸州,以乞化所得赎生放生;隋天台智大师发起开筑放生池,为被放的鱼类讲《金光明经》和《法华经》,又购买各类粮食饲予鱼鳖;陈宣帝时,敕子祭酒徐孝克撰写〈天台山修禅寺智禅师放生碑文〉,这是中国有放生池及放生会记载的开始。此后由唐至宋及明,无不盛行放生。如唐肃宗时,刺史颜真卿撰有〈天下放生池碑铭并序〉。宋朝的遵式及知礼两位大师,也极力提倡放生。

10、明末莲池大师云栖宏是历代高僧之中提倡放生最积极的一位。他在《竹窗随笔》中有〈如来不救杀业〉、〈食肉〉、〈斋素〉等文;又在《竹窗二笔》中,写有〈衣帛食肉〉、〈戒杀延寿〉、〈放生池〉、〈医戒杀生〉、〈因病食肉〉等篇;在《竹窗三笔》中,也有〈杀生人世大恶〉、〈杀生非人所为〉、〈人不宜食众生肉〉等文,鼓励戒杀放生。除了素食的文字之外,他也写了〈放生仪〉及〈戒杀放生文〉,以备大众于放生时,对所用仪式有所依准。在现代人中,有弘一大师书、丰子恺画的《护生画集》计六册;另有一位蔡念生运辰居士,一生提倡戒杀放生,他编集了历代有关动物也有灵性和感应的故事,成为一书,名为《物犹如是》。

二、中华放生网2023放生时间表2月

1、不过,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人口密度膨胀,生活空间缩小,要想求得一个绝对安全可靠的放生池和放生区域,是相当困难的。其难处除了渔、猎的网捕射杀与打捞之外,也有自然环境的限制。如今日的台湾与美国,只有野生动物保护区。此外,有人基于爱心或保护自然环境的立场,劝导社会大众不要乱捕滥杀,以免破坏生物互相生克的自然协调,也是为了挽救稀珍动物濒于灭种的危机,这些跟佛教放生的本意虽相应但不相同。如果我们仅把要放生的生物无限制地流放在自然景观动物保护区,到了饱和程度,也会有人以控制繁殖和适量的捕杀等方式来调节其生活空间的。

2、因此,我们到那儿放生?如果是鱼,有人用钩钓、网捞;如果是鸟,有人用枪射、网捕。而且今日的鱼市场和鸟店,所售的商品很少是野生的,多半是来自人工繁殖的鱼池和鸟园。那些动物,根本没有适应自然环境而自求生存的能力,放生,也等于杀生。放小的,被大的吃掉;放大的,就进入餐馆的厨灶。而且,鸟类,尤其是鱼类,都有它们生存的习性。一定的鱼类必须生存于一定的水质、水深和水流的环境中;买淡水鱼放于大海,买海鱼放于淡水,都是大问题。如果是鸟园繁殖的鸟类,它们不曾在自然界觅食,便可能甚至不知草丛树林间的草种树果等也可以作为食物;如果放之于原野,不是饥饿而死就是被其他动物或鸟类捕食而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还需要放生?是否还应该放生?

3、这确实是非常不幸的事实,自然环境的限制使得放生运动越来越困难。不过,放生的精义在于当下放生的念头,如希望被放的生物能够延长寿命;至于能够延长多久?我们必须尽到研究、考虑和照顾的责任。比如说,要放鸟类,就先得考虑放什么鸟、在那儿放、什么时候放,才比较安全有效;放生鱼鳖水族,也当首先研究观察它们的生态、习性和来源,然后选择最适当的时机,放到我们觉得最安全适合的地方。如果不能求得百分之百的可靠,有百分之五十也不错,即使今天去放生,明天它们又被抓,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4、我们的目的是为启发增长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对众生的救济心,至于被放的众生,也有它们自己的祸福因果和因缘。若在放生时,没有存心让它们重遭罗网而受刀俎之苦,且开示被放的众生,为其说三皈、讲佛法;发愿回向,它们也能从此脱离异类身,转生为人,上升天界,往生净土,发菩提心,广度众生,早成佛道。我们但求能尽心而为,尽力去做就好。

5、堕胎是很大的罪过,学佛的人都知道,但能补过还是好样的,我们都是凡夫俗子都不是圣人,应该说容许有过错的,贵在知错能改。换句话说,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犯错,我是经常放生,但也没有素食,也知道不好就是一时也改不了,只有在平时多做善事,多放生,多积阴德,以减少自己的过错,慢慢地改造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佛教徒。

6、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幸福的人生,拥有财富,拥有健康。那么,幸福,财富,健康从何而来呢?就从广修善因开始啊!一念慈悲能聚无量福德!一切有为善法中,放生功德最为第具足财、法、无畏三种布施,自他两利。放生就是积最大的福!放生就是行最大的善!

7、放生就是在看到有生命的异类众生,被抓被关被杀,惊惶失措,命在垂危之际,发慈悲心,买物救赎,将面临屠宰的众生解救下来放归自然予以解救的一种行为!这是在最大程度的改善这些众生的命运啊,这样的善因必将感应到巨大的善果!花钱购买物命,这是财布施,财布施的果报是财富;在放生物命的过程中为他们授三皈依及念佛,这是法布施,法布施的果报是智慧;而放生解救了他们的生命,解除了他们的恐怖,这是无畏布施,果报则是健康、长寿。

8、《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末法时代,众生福薄。而依佛教仪轨放生,乃一切有为善法中集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布施为一体的大善行,对于大众迅速地积累福报、转化厄运,包括消除刀兵之劫、人天祸患等都有不可思议的作用!因此放生的功德最大,既直接又快速,改善命运的力量也最为显著。

9、每一生命都是平等珍贵的,每一个众生,无始劫以来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每一个众生,都是未来之佛!

10、放生的精神就是“救生”,对众生生命的关爱。不伤害众生“万物伤亡总痛情,虽然虫蚁亦贪生”。杀业重果报会是寿短、多灾多病、生贫穷下贱处,重业者入地狱受报。那么,放生恰相反,会获得长寿、健康、无有疾病、生富贵处、乃至生天道。由于我们放生而生起慈悲心,自然这会改善我们自己的周围善因缘。《佛说十善戒经》云:“啖肉者多病,当行大悲心,奉行不杀戒”。


参考资料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