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生善缘中心 > 放生功德 > 打胎放生乌龟,放生兔子的说法
打胎放生乌龟,放生兔子的说法
发表日期:2023-01-02 15:56|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848次
本文摘要:有情之主帝释云“大婆罗门。帝释非常欢喜,更适惠与,摩诃萨受此,于是彼此应答以如次之偈:尔之言实美。尔取从心愿摩诃萨选其惠与唱第四之偈:帝释。彼望帝释之位耶。翌日,

广钦和尚在福建省出家,住在承天寺。他说自己没有福报,不敢接受供养,就去住山洞。一住就是十三年,中间有降伏老虎这些事。他真正有所证悟。十三年后回到庙里,他还是不住寮房,要求守大殿。大殿不能安床铺,只能天天晚上在大雄宝殿打坐。过了一段时间,监院师和香灯师召集大家宣布说,昨天晚上大雄宝殿的功德箱被盗。这个功德箱是庙上的主要收入,从来没有发生过被盗的事。过去夜里没有人守,也没有发生这种事。所以,当时大家自然怀疑到广钦和尚,认为你在殿里打坐,即使你没有偷,别人偷,你也应该知道,也有责任。大家对他的看法就来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认为这个人号称坐山洞十三年,降伏老虎,结果还干出这等事,就很鄙视他,认为太可耻了。全庙的人包括来的居士都对他另眼相看。他本人却并没有申明一句“我没有偷,也没有看到别人偷。”好象这件事与他无关一样。别人骂他、指责他。他也不回答,若无其事一样。这样过了一个星期,监院师又集合大家宣布:“没有功德箱被盗这回事,我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考验一下广钦师住山洞十三年,到底有没有功夫。现在证明他真有功夫!”广钦和尚破了我相,真正做到了“三轮体空”,无我相,无人相,所以人家骂他,他若无其事。在我们看起来是莫大的侮辱,是冤枉,他却很平淡地处理了这件事。这说明忍辱不是做不到,我们学佛的人必须向这个方向努力。因为忍辱就是我们离苦得乐的一个最妙的法门,你想脱离生死的苦海,就必须解决忍辱这个问题。所以说,一切烦恼来时,要从忍辱下手。百丈禅师说:“烦恼,以忍辱为菩提。”菩提就是觉醒,就是清净心。烦恼菩提是一回事,能忍辱,烦恼就转化为菩提;不能忍辱,这烦恼的火焰就会烧毁功德林。

阿吉提婆罗门本生经历

〔菩萨═婆罗门〕

广东放生

此一本生经历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住舍卫城之一施主所作之谈话。彼招待佛至其家,七日之间,以佛为首而尊仰,向僧团为莫大之布施,终了最后之日,向此圣洁之僧团布施一切必要物品。佛于诸人之前言礼,佛言:“优婆塞!贵君之喜舍甚大,贵君为人所难为之事,实则此布施行之习惯,由古之贤人等即多行之,无论在家与出家皆须为之。古之贤人等出家,静入森林之生活后,仅食无任何味之撒水迦罗树叶之状态,然遇有乞食者至,则与以自己乞来之任何物,而内心感觉欢喜与幸福。”“世尊!如世尊所言,向多人布施一切必要之物,我已善解。然,世尊所言之经历,则尚未与闻,务请世尊为我等言之。”佛应彼等之所求,为说过去之事。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菩萨生于有八+俱胝财产之婆罗门富豪之家名曰阿吉提;当彼站立行走之时,彼之妹降生,其名耶沙瓦提。摩诃萨十六岁成年时,往得叉尸罗求学,学一切学艺终了归来。彼之双亲不久死去,彼于送葬完毕清理家产。“贮藏如是如是之财而死,另有如是如是之财……。”使彼闻之,彼心受击痛。“此等之财宝,现仍得见,然积集之人,早已不见之;彼人等皆遗此财宝而逝去。然我将与此财宝一同而去。”彼如此思考,呼其妹云:“此财宝请汝相续。”妹:“然则,兄将作如何之计?”兄:“我欲出家。”妹:“兄长!我之头不能接兄长唾弃之痰。持有财宝又为何用,我亦出家。”

于是,彼得王之许可,于市中击鼓通知:“欲求财宝者,前来贤者家。”于七日问彼大行布施。虽然如此,财宝未尽。彼独自思量︰“自己之生命,刻刻接近死亡,不能愚蠢作此财宝游戏。凡有欲者,可随意持取。斗彼开放家扉云:“此家产全部奉献,请随意持取。”如此,彼置黄金之家于后而不顾,在亲友悲泣包围之中,携同其妹出波罗奈而去。彼出行之门,名为阿吉提门。彼泛舟渡河,其渡场被呼为阿吉提渡。

彼来至二三由旬之所,发现一心情愉快之场所,于彼处结树叶之庵,与妹共同出家。彼自出家之时以来,住于村、市、王城之多人,亦一同出家,或出家随彼,其群甚众;因此,由诸人所得之物亦莫大,所受之尊敬亦绝大,恰如佛之出现时之状。然,摩诃萨自思:“居于此处,得物莫大,所受尊敬绝大,而随从之众甚多,然我只思一人居住。”彼作是思,于人不知,即其妹亦不晓,只一人离群出行而去,渐行遥远,来至陀眉罗王国。彼于伽维拉港不远处某公园内定居,修行禅定与神通。

彼于其处亦由诸人得物莫大,受诸人尊敬绝大,彼不喜此,弃其处飞行于空中,降落于龙岛附近之迦罗树岛。尔时,迦罗树岛被称为蛇岛,彼于其岛之迦罗大树近傍结树叶之庵居住。彼于此处居住,无任何人知晓。然,彼之妹搜寻其兄,渐行到着陀眉罗王国,然,于彼处,早已不见彼之行踪。

彼女住居与其兄所住居之同一处所,修习禅定,但未成功。一方,摩诃萨不出往任何之处而满足于其处,于树实熟时,食其实满腹;树叶萌生时,取其叶撒水而食。诸神王帝释之无垢白石座,为彼此德之火而现炽热之征候:“何人使自己由此座上降落耶?”彼善思考,发现此一贤者。“此苦行者何为而守戒?彼望帝释之位耶?抑或有其他之所望耶?自己将善见调查,彼男何故自求如是苦之生活,彼只食撒水之迦罗树之叶。若彼男望帝释之位,必将撒水之迦罗树叶与我自己,如若不望则必不与。”彼于是变为一婆罗门之姿,来至摩诃萨之所。

菩萨坐于叶庵之门口,向迦罗树叶撒水,然后放于地面之上,彼思:“俟其冷却再食。”恰于此时,帝释为一乞食之人,出现于其前求食而立。摩诃萨见之,心中窃喜:“终于到来,乞食之人出现,今日将适我之所望,我将施物。”彼准备食物入于钵中,彼为布施而前进。“此为我之施物,以获一切智为缘。”自己一无所存将食物全部入于婆罗门之钵中。婆罗门得食,稍行而消失其姿。摩诃萨向彼施舍完毕,自己无准备之食物,但心中充满安逸与欢乐度过一日。翌日,彼再准备食物,如前之状坐于叶庵之门口,帝释复以婆罗门之姿前来,摩诃萨与前相同施舍,而其日亦复同样而过。第三日亦同样与彼施物,“终于到来,由迦罗树之叶使自己生出幸福。”彼心中扬溢欢喜。然三日问未尝摄食,彼不顾身体之衰弱,于昼食时,由叶庵出,就施食之事思量而坐于庵之门口之处。帝释见此,俯首巡思:“此婆罗门三日间未尝摄食,为如是衰弱之状;而彼为施舍而欢喜,彼心亦无有不安。彼究有何所望?何故为此施舍,完全不解。自己先且问得其所望之处,欲知其施物之缘由。”于是,彼待正午过时,为装严华美之姿,恰如青年之太阳神状,光辉四射而前来,立于摩诃萨之前问曰:“汝苦行者!贵君为如此热风所吹,受盐之海水包围,何为而求苦行耶?”

佛为说明此事,唱最初之偈:

见此可尊阿吉提。有情之主帝释云

“大婆罗门!尔只一人住此处。缘何在此热中住?”

摩诃萨闻此,知彼为帝释,乃答曰:“我决非希冀成就之法,我只希得一切智。”

更为说明此意,唱第二之偈:

帝释!再生是为苦。体之坏灭苦

迷妄死亦苦。故吾住此处,婆娑婆!

帝释闻此非常喜悦而自思惟:“此男实对一切事心怀不满,今住斯森林以求涅盘。自己应对斯人所求,与以任何适助。”于是,与彼恩惠唱第三之偈:

尔之言实美。适切为善言

迦叶!吾当适惠与。尔取从心愿

摩诃萨选其惠与唱第四之偈:

帝释!一切有情主!若适惠与吾

妻子与财宝。其他亲缘者

得之非心满。我不贪此等

彼勿住此处。

帝释非常欢喜,更适惠与,摩诃萨受此,于是彼此应答以如次之偈:

尔之言实美。适切为善言

迦叶!吾当适惠与。尔取从心愿

帝释!一切有情主!若适惠与吾

财佃与黄金。牛马与奴隶

彼等生而老。我不喜此等

杭州放生一般去哪里放生

彼勿住此处。

尔之言实美……乃至……

帝释!一切有情主!若适惠与吾

痴者吾不喜。不见亦不闻

不与痴者俱。不与痴者语

痴者何负尔汝语,迦叶!尔语其缘由

迦叶!尔持何缘由。不愿见痴者

痴者行不正。暗愚系其心

邪行以为善。正言彼生瞋

此者不知戒。不见实相宜

尔之言实美……乃至……

帝释!一切有情主!若适惠与吾

贤者为我喜。贤者吾见闻

吾与贤者俱。吾与贤者语

放生唱的佛歌

贤者何优尔。汝语,迦叶!汝语其缘由

迦叶!汝持何缘由。尔望见贤者

贤者行皆当。英迈系其心

当行以为善。正言不生瞋

此者知戒律。与彼俱相宜

尔之言实美……乃至……

帝释!一切有情主!若适惠与君

此欲贪愿尽。朝阳升之顷

天食有出现。持戒乞食来

布施吾无尽。布施终不悔

布施心欢喜。帝释!此即吾所求

惠与中惠与。

广州最佳放生地点

尔之言实美。适切为善言

迦叶!吾当适惠与。尔取从心愿

上海放生鱼的地方有哪些

帝释!一切有情主!若适惠与吾

尔勿重近吾。帝释!此为我所求

惠与中惠与。

诸男与诸女。数多为圣行

见吾成希冀。见吾有何怖?

帝释!天上饰庄严。享受诸爱乐

见尔行退转。见尔生恐怖

“尊者!我已善知,今后决不至贵君所搅扰。”帝释言斯语,为告别之问候而去。

摩诃萨尽寿命在其处修梵住,再生于梵天界中。

佛述此法语后,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帝释是阿那律,贤者阿吉提即是我。”Jkf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参考资料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