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生善缘中心 > 放生功德 > 生日放生早上几点好呢
生日放生早上几点好呢
发表日期:2023-04-01 18:45|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928次
本文摘要:分节以述之:  □契机  诚如上述,口诀既非师长对众多弟子普遍教授,而为对某一弟子特殊教授,故其陈义不必过高,而其所诠亦非特殊秘密,只需对此一人有特殊利益而已。”

  无目的的享受,应该收弃;有理由的享受,必须维持。

  佛要金装,是装给众生看的;人要衣装,是装给一定的社会层次的人看的。享受的本身是代表人的身分、地位和立场。在需要威仪、礼节的场合和环境,如物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享受是一种礼貌、隆重的表示。可是在物质条件贫乏、自己经济能力薄弱、社会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纵然自己有此能力和物力,也当舍去所有的享受和大众共度难关,例如近代的印度甘地就是如此。

  今日的社会,为了礼貌或安全的理由,在某些场合、某些环境或者会见某一些人,必须衣冠整齐,必须乘用私家汽车;日间有日间的礼服,晚间有晚间的礼服,在日本及欧美地区,参加丧礼有一定形式和颜色的礼服,参加婚礼以及各种正式的集会,也不得穿著工作服、睡服和居家的便服,这些都不该算是享受。

  佛法重视因果,今生的福报是由于过去世的布施而来。享受福报,犹如向银行提用存款,提用愈多,存款愈少,终有提空之时;今生享受愈多,福报所剩愈少,终有用毕之日。应该一方面继续修福,同时也要惜福,才能达到福德圆满的程度;否则,纵然有福,也有所不足。

  因此,从原始的佛教开始,就主张比丘要身无长物:一则是为戒贪,二则是为惜福,三则是为减少对身体的执著;出家众固然如此,在家众亦复如此。

  出家沙弥就要遵守不着香花鬘、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唱伎,不故往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不带手饰,不蓄银钱、宝物等戒律。在家众如果能够做得到,除了银钱必须使用之外,其他也应遵守;如果不能遵守,希望在一个月的六天之中,受持所谓六斋日,来比照出家的生活而行,目的就是在于惜福而放弃享受。此所谓享受的内容,应该包括吃的、用的、住的、坐的、睡的、身上带的和各种娱乐设施。这便是节流更重于开源,布施是为福报开源,放弃享受是为福报节流。

  可是,释迦世尊的身相,就有卅二种大人相,是一种福德、庄严、智慧相。传说释迦世尊也接受金缕袈裟的布施供养,也受给孤独长者以黄金铺地,买下了祇园精舍而供养佛陀。当时的福德长者们供佛斋僧时,都用上好美味的饮食,并且庄严、修饰精舍和供佛斋僧的场所;许多有名的说法之处,后来都成为佛教史上著名的庭园和花园。

  从佛经里面所见到的佛国净土,例如:西方的弥陀净土以及《华严经》的弥勒楼阁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所见的诸大菩萨的宫殿,都是金碧辉煌,极庄严之能事,那也就是大福德者,福德与他们的生活同在,而以他们财富表现出来;好像贫贱的人身相丑陋、皮肤粗糙,富贵的人身相庄严、皮肤润滑,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福报,与放弃享受或贪图享受无关。

  我们所说的享受,应该是指贪图个人的口腹之欲,饮食山珍海味等稀有食品,不为请客,也不为礼节,只为了表现一己的富有;或为使得他人羡慕、注目而蓄意的打扮、化妆、穿着,以满足自己的虚荣;或者为了官能的享受、刺激,而去歌榭、舞厅、妓院等声色犬马的所谓游艺场所,纵情放逸、挥金如土,这些行为当然是学佛者应该放弃的。

瑜伽士陈健民上师文集:口诀谈

  口诀之道,古已有之,载籍所传,比比皆是,但未以口诀名。自西藏密宗教传派“加马降楚”典籍译汉以还,以金刚持嘱咐金刚萨埵为口耳传承,世遂称为口诀。而口诀二字,遂日益传。于是弟子之求上师,求口诀也;上师之传弟子,传口诀也。而不求甚解者,人云亦云,寝假而真义渐晦,爰有口诀之谈。

  口诀之必要性

  口诀云者,以非一般的普通的教授,而是个别的、特殊的教授。以儒家为例,其升堂弟子则为普通教授,而入室弟子则为特殊教授。若显教禅宗之上堂普众,与堂内小参,盖有别也。如直指人心,当下便悟,不思善、不思恶……等,均特殊教授,亦均口诀也。其必要性何在?分节以述之:

  □契机

  诚如上述,口诀既非师长对众多弟子普遍教授,而为对某一弟子特殊教授,故其陈义不必过高,而其所诠亦非特殊秘密,只需对此一人有特殊利益而已。孔子当时所谓:“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又如丧欲速贫,死欲速朽,即其例也,思过半矣。而在密宗上说,则分为弟子条件与上师条件焉。

  1.弟子条件

  弟子欲得口诀者,有其所必须的条件,必须完成其必须条件,才有得口诀之希望。其所谓口诀者,并非很高贵、很特殊、很秘密,而是应病与药。故须弟子具出离心,长期依止上师,而取得精神联系。上师德相纵或不高,然其为三宝三根本桥梁,度过弟子可断言者。故弟子又须具信心,确信上师即金刚持不疑。如此条件完成,一得口诀传承,可以省时,容易成就。

  2.上师条件

  上师若有神通,应观察弟子精确,而授以特殊口诀,不必待他恭敬承事;甚至如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如意,而予以传授。只须观察弟子确为法器,即可传以应得之口诀。

  □契时

  古人云:“时而后言。”又曰:“使民以时。”言既待时,口诀尤甚。故口诀之传授,要有一定时期,并非一得法即求传;若非其时,得之亦无利益。若《三国演义》所述,孔明所给赵云三锦囊也,须按时启用。此虽齐东野语,难登大雅之堂,然时流习闻,姑以为例。正史中如刘琦与诸葛亮登楼去梯,谋自安之术。亮之言曰:“君不闻申生居内而危,重耳居外而安。”琦乃求代黄祖,不亦口诀乎!无论稗官正史,此类事例甚多。佛法中如密勒日巴之离玛尔巴祖师也,玛尔巴已知从此永诀,难再相见,本欲将应予口诀,尽量传之,奈以非时,无法传给,结果予以锦囊,使及时应用。密师屡欲启视,均为护法所不许。及至妹供酒食,身体起剧烈变化,及时启阅,不特得双运要诀,而护法神长寿五姊妹同时显现,以为胜伴焉。

  □免障

  口诀一事,若公开宣说,固为护法所不喜,而弟子亦发生障碍;为求免障碍,故不可公开。如《坛经》所说,五祖手敲三下,以帐遮盖而传授六祖者,为此事也。

  若勉强求口诀.其发心固极危险。其最甚者,如湘中某同学向诺那上师请求即身成就口诀,以弑师为威胁,师乃示以一口气吸入,顺气心停,可得成就。及今某君已故,我依然无他障也。口诀原为免障而设,今反以障求之,盖不知口诀之真义所在也。

  我得诺师亲传口诀,为:“一念不生,一事不管,我即本尊,打起精神。”当时近侍老师兄亦曾作障。其后师召入其关房中,始单独授之,欲免不得口诀者作我障也。

  □表尊重

  道家有云:“真传半张纸,假传万卷书。”又云:“千金不换。”故为表上师口头传承有异乎书本上的传承,而比经典、教典为更尊重。此师为令你尊重,不告别人而告你,由是应知上师是完全为己而授,特别不共,故应尊重。此节在儒家、道家、禅宗均有之。

  □法性的秘密

  禅宗每一公案皆是口诀,公开宣说而得益者,只当机一人。如“庭前柏树”、“麻三斤”……别人遇之,往往莫明其妙。推而广之,则天龙一指之禅、石头二番之嘘、鸟窠吹毛、石巩张弓,皆口诀也。

  法性是奥妙的,随处皆有标帜,但待某一时机及有大根器者,才发生作用。以上师之功德,于法性上起大机大用,才能宣说。且必待可与言者,才与之言。即所谓非机不说也。非如印板经书,《般若经》之十八空,《华严经》之十玄门,如此教授,何尝不奥秘?然非对某人之专施也。

  □缘起的秘密

  诸法因缘生,故佛法重视缘起,而密宗大多口诀,多从缘而来,以其果位方便,对于世、出世间缘起,一看能知。如火供所用火种,息法从药房,增法从富户,怀法从娼门,诛法从屠户等厨房灶上取来,此其例也。

  若怀法火供所用红鱼,其他一切供品皆用红色,又一切供以能具钩形者为佳(鱼表吉祥,且表龙王眷属,而龙女多美艳者)。故本人则用金钩(按即粤人所谓虾米),以其为龙王眷属,色红而有钩,能钩致诸宝者,则一物而具三缘起。虽非上师所传之口诀物,谓之非口诀物得乎?西藏本无此物(金钩)故。总之,各种缘起有各种秘密,但从“名义”、“物质”、“医药”、“形相”(坛前所供食子,多重其形相者也)诸端发掘之,思过半矣。如本人怀法火供用合欢皮,从名义之缘起也。或用海参,取其像杵;鲍鱼,取其像莲,则从形相缘起也。黄丹取其像红甘露,白盐取其像白菩提,和合用之,则从显色缘起也。无他,缘起秘密耳。

  □传承的秘密

  各祖师修行的经验,从其果位方便传授而来,得其传承,即等于具彼经验,如医家之祖传神丹然。

  □经验的秘密

  从各人修行经验所得之秘密而来的。

  □时代的秘密

  孔子,圣之时者也;世法且尔,佛法尤然。佛为医王,盖为投时利器,而救时之良药,以矫时代一切过失者也。密法依人不依法,故能因时制宜,为时代之救星。

  □地方的秘密

  以地方之各别而禀赋不同。如山西大同县之莲花,花瓣多层,为世所称美。此节为勘舆家所熟悉,而密宗口诀亦常利用之。

  □数理的秘密

  拙著《禅海塔灯》所引悬记,道家之推算,《易经》之数理。陈希夷推算其后代子孙,有极刑之厄,乃预制一木箱,内减口诀。后代子孙辗转下。其后果有此事,乃呈公署,请下堂当天开之。其时忽然堂上梁倾,县官得救,启视其箱中口诀,则曰:“我救汝栋梁之厄,你救我嗣孙之灾。”其孙乃免。

  □天文的秘密

  此中与密宗观察护法到来之时日与方位,及选择息、增、怀、诛相合之时日,皆有口诀。昔者吾师阮心潭老先生尝从事于斯矣,而今则不可多得也。佛法中时轮详轨丛书中多有之,皆秘诀也。

  口诀的滥觞与流弊

  口诀的滥觞虽不可考,然以释尊而论,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及身、受、心、法四念处,均为当时口诀。故尊重之者,现证菩提,或证罗汉。若《法句经》,更为个别传授之口诀,其滥觞或源于此。其流弊,试分节以述之。

  □失重要性

  道家对于口诀,非常重视、非常秘密,以致日久失传,可勿具论。

  密宗为秘密传承,特重口诀,然大部分已成为书本记录,其重要性已无余矣。如七日成佛之“黑关法”,本来为最秘密者,以金泥敷纸三张而书之,故藏称“宿走歌耸”,以九个秘字殿其后。今则非常公开,不复秘密存在矣。其好处则以能广流传,其流弊则不被人重视也。

  □无从传授

  一般学人不重出离,以不出离故,遂不依止上师;师弟之间,仅为泛泛交,无从详加观察,更无契机传授口诀之可言。

  □变成常谈

  法理经传承既久,其重要性寝假消失,变成通常。故现在一般口诀,均成老生常谈。尝见西藏著述中所引某某口诀,曰某某口诀在昔日皆不肯书诸纸者也。

  结论

  口诀之重要既如此,而其流弊又如彼。生当末法,既知其重要,复悉其流弊,然则将何以求口诀耶?一般求口诀者之心理:一为取巧,拟从捷径而图近功;一为机心,欲顺自己的欲望以求急就,这些均是错误。欲求口诀者,惟有三途:

  □从自己找

  近代求口诀者,莫如自己传授自己。盖以上师能观宿根者希,不易遭遇。且自己发掘,其必须条件亦较简单,固可从法本中找得,自己对治自己习气的方便“能近取譬”,可得成效,即在老生常谈中,亦得无上口诀。谚云:“药无分贵贱,验者是灵丹。”就是这个道理。

  □从传记找

  阅读经论,除根本经外,莫如传记,盖成就者所得修行经过,实堪为后学津粱。谚云:“欲知上山路,先问过来人”是也。故从传记找,可找得口诀甚多。如本人最服膺密勒祖师之“缓缓修时快快到;低处修时高处到;单人修时双人到”三到口诀,就是从传记找得来的。

  □从经验找

  修行人经过多年闭关修习,必可与三根本(上师、本尊、护法)经常发生密切联络关系,如在定中、梦中、空中有所开示及手印,此为自然教授与口诀,应予尊重者。其经验既富,证悟日深。于法性秘密、缘起秘密,自于无师智中而得了达,则口诀原若衣珠,固不假外求矣!


参考资料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